新中國兒童(1955年)
祖國的花朵。
過節(jié)
過節(jié)。
六歲的胡琴手孫玉璽
六歲的胡琴手孫玉璽是吉林省鐵路工人孫興久的兒子,他4歲便開始拉胡琴,現(xiàn)已學會了60多個曲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等5個單位舉辦的群眾業(yè)余音樂舞蹈會上,他成功地演奏了各種歌曲和京劇的曲牌。
讓兒童健康地成長
兒童,特別是幼兒階段的兒童,如果讓他們進行適當?shù)捏w育鍛煉,他們的心身便可得到良好的發(fā)育。這里介紹的是北京六一幼兒園的孩子們進行基本動作鍛煉的情況。
小班孩子(3至5歲)練習跑步,看看誰先把旗子交給老師。
大班的孩子(6至7歲)練習投擲。
大班孩子的鉆圈競賽。
攀登架適應了孩子愛攀登的特點。
中班的孩子(5至6歲)練習走平衡木。
靈巧的小手
全國少年兒童科學技術和工藝作品展覽會會場一角。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展覽會上觀看上海邑廟區(qū)中心小學測候小組的氣象紀錄。這個小組4年來每天觀氣象,從未間斷。目前領導這個小組的是年僅11歲的李憶馥(右起第三人)。
西安市第九中學一些12歲到15歲的學生組成的紅領巾美工小組,制造了“少年先鋒隊大樓”模型。
圓盤耙地機模型。
飛機模型。
栩栩如生的木偶頭,福建漳州第一中學初中一年級學生徐竹初制作。
少數(shù)民族小學生的作品:蒙族小花靴,維吾爾族小帽,彝族小布袋。
上海南洋模范中學初中三年級唐輝章等4個學生制造的自動電氣火車模型。
幼苗
南京市的小學生在雨花臺植樹。
會見蘇聯(lián)英雄卓婭與舒拉的母親
蘇聯(lián)英雄卓婭與舒拉的母親留芭夫娜•科斯莫杰米揚斯卡婭今年9、10月間作為蘇聯(lián)文化代表團團員之一應邀來我國訪問。卓婭的英雄形象早已成為我國廣大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我國人民熱愛各種介紹卓婭光輝事跡的書籍,其中僅科斯莫杰米揚斯卡婭所寫的“卓婭和舒拉的故事”一書的中譯本,自1952年1月到今年8月已在我國出版19次,發(fā)行1,347,000冊。許多青年曾寫信給科斯莫杰米揚斯卡婭,把她當作自己的媽媽。這次,他們以興奮、親切的心情會見了英雄的媽媽。
這是有關卓婭與舒拉的部分出版物。
女工的孩子
國營青島第六棉紡織廠的女工們在給嬰兒喂奶時,工作有專人代替。這是邱桂英來接替王秀蘭,讓她去喂奶。
織布車間的女工董秀芳正在產(chǎn)假期間,廠里的工作人員給她送來了工資。
女工高彩玲下班回家,她的兒女們也都分別從學校、兒童樂園和托兒所回來了。
托兒所的阿姨帶他們玩得多好啊!
當媽媽來喂奶時,工廠托兒所的保育員向她報告孩子的生活情況。
“別跌倒啦!”工廠托兒所的保育員在讓孩子學習走路。
種卡介苗
山西省中蘇友好集體農(nóng)莊衛(wèi)生所的醫(yī)務人員在給莊員的孩子注射卡介苗。
孩子們的興趣
孩子們的興趣。
音樂少年班
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的學生陳根明。他是上海郊區(qū)一個貧農(nóng)的孩子。
練習合奏。
假期中在子牙河堤上為河工演奏。
欣賞名音樂家的作品。
少年班除共同課程外,各專業(yè)課都采用個別授課方式。教師張梧在教學生何復興練習單簧管。
教師輔導視唱練耳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