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兒童(1978年)

海濱。
孤兒的新生活
一九七六年未,河北唐山、豐南強烈地震發(fā)生后不久,中共河北省委通知石家莊市委,要他們?yōu)樘粕降卣鹬惺ジ改傅墓聝簜冝k一所寄宿學校。
中共河北省委第一書記劉子厚同志,省委其他同志和石家莊地、市委領導同志到育紅學??赐⒆觽?。
當孩子們熟睡的時候。
醫(yī)務室定期為孩子們檢查身體。
學校里一家三兄妹,哥哥安邦民(右)和妹妹文青(左)、文娟、分別在初中和小學班讀書。
三好學生、共青團員蘆愛軍和她的兩個同學。
上學期有一百七十七名學生學習成績優(yōu)秀,戴上了大紅花。
從學校參軍的高翠蘭在假日回學校看望姐妹們。已有二十七個孩子成了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
紅小兵的隊日活動。
春節(jié)之夜。
別開生面的音樂會
不久前,北京市舉行了一個音樂會,參加演出的是一九七七年高考被中央音樂學院錄取的數(shù)百名考生中的二十四名。他們最大的二十二歲,最小的僅八歲。
十二歲的考生劉月寧,用揚琴演奏《映山紅》和《音樂會練習曲》,音樂感很強,演奏方法和技巧都有新的創(chuàng)造。
十四歲的聶影表演的小號獨奏《咱們的領袖毛澤東》,明亮、柔和。他從十一歲開始學吹號,每早晚不間斷,堅持練基本功達三年之久。
八歲的呂思清,用小提琴演奏《我愛北京天安門》、《洪湖水浪打浪》和羅馬尼亞民間舞曲《云雀》,呂思清四歲半開始學拉小提琴,基本功都較扎實。
蔡怡敏,十歲,她彈奏的肖邦黑鍵練習曲等,技巧熟練自如。
一個農(nóng)村小學的雜技隊
在湖南省汩羅江農(nóng)場的一次晚會上,一群小孩的雜技表演,引起人們的注意。這些孩子小的只有六、七歲,大的也只有十二、三歲。
這些小雜技愛好者們組成了課余雜技隊。
“快樂的炊事員”。
幌板打蛋。
玻璃塔。
踩鋼絲。
水流星。
小書法家
六歲的周慕瑩,在遼寧省書展覽會上有兩幀作品,一是“風華正茂”,一是抄錄毛主席詩詞《采桑子.重陽》,使觀眾贊嘆不已。
周慕瑩的作品。
少年書法家
北京和平街第一中學肖可佳,從九歲開始練毛筆字,經(jīng)過五年多的刻苦練習,能書寫一手流暢的行、草書。并且左、右手都能書寫。圖為她在用左手書寫。
廣西小畫家
在芬蘭舉行的第四屆國際兒童繪畫比賽中,我國有十七幅作品獲獎。其中,廣西六歲的譚阿西的一幅《桂林山水》和九歲的張高山的一幅《金魚》都獲得一等獎。

譚阿西
六歲小畫家譚阿西在漓江寫生。
老畫家李略公在指導譚阿西作畫。
譚阿西的五福畫。
《金魚》張高山
張高山在桔園寫生。
老畫家曾恕一在指導張高山作畫。
《魚》張高山
張高山、譚阿西與另一小畫家何開濤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