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網(wǎng)
淮北市名勝古跡
- 相山
-
在淮北市北郊。為江蘇徐州云龍山的延伸。海拔342米。有相山廟、鳴奏臺、萬丈碑、釣魚臺、飲馬池、藏經(jīng)洞等人文景觀,有疊翠峰、牛鼻洞、白云洞、奇怪峰等自然風景。釣魚臺傳為姜太公垂釣處。飲馬池傳為春秋時宋共公飲馬處,池水無源卻終年不涸。
- 相山廟
-
在淮北市相山南麓。占地9畝。據(jù)《宿州志》記載:北宋元豐間(1078-1085)賜額“顯通”。始建于西晉太康五年(284年)。歷代都有修建,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結(jié)構(gòu)。有大院3進。
- 桓君山藏書處碑
-
在淮北市相山?;妇郊椿缸T(前23-50),漢沛國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好音律,善鼓琴,博學多能,為漢代著名哲學家、經(jīng)學家。其哲學論文《新論》,一直成為無神論者反對靈魂不死有神論者的思想武器。相傳譚藏書于此,明崇禎年間(1628-1644)立于此間的藏書碑,至今猶存。
- 共姬墓
-
在淮北市相山淮海路西山坡上。又稱皇姑墓。墓冢宏大,高40余米,周長300余米。共姬,原名伯姬。春秋魯國宣公之女,成公之妹,嫁于宋國共公,故名共姬。魯襄公三十年(前543年),宋國宮內(nèi)失火,宮人請共姬避火,姬曰:“吾聞婦人夜出,不見傅母不下堂?!弊换馃?。
- 臨渙古城址
-
在濉溪縣城南35公里臨渙鎮(zhèn)。城址呈正方形,每邊長達1300米。東、西、北三面城墻保存基本完好。其南城墻外又有一小城遺址,每邊長約百余米。該城建于漢,隋、唐時又有維修、加固。此地春秋時屬宋國,秦時置铚縣,南朝梁置臨渙郡,北齊為臨渙縣,元至元二年(1336年)廢縣。該城址至今遺跡清楚,城墻高大,其中北墻平均高度達7米以上。城址內(nèi)現(xiàn)存的文昌宮(原名昌帝廟),為中共淮海戰(zhàn)役總前委舊址。
- 回龍寺
- 在濉溪縣馬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