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網(wǎng)
河源市名勝古跡
- 龜峰塔
-
在河源市南郊,臨新豐江與東江合流處約0.5公里的龜峰山。始建于唐。明萬歷年間(1573-1620)重修。塔高16米多,六角七層,斗拱檐平座,無頂蓋。民間流傳有“河源塔無頂,龍川塔無影”之說。全塔由青磚和泥漿砌成,穿壁繞平座,可登塔頂,結(jié)構(gòu)堅固,外貌壯觀。1962年遇6.7級地震仍屹立不動。
- 新豐江
- 在河源市源城區(qū)。
- 九連山
- 在和平縣熱水鎮(zhèn)。
- 湯湖溫泉
- 在和平縣湯湖村。
- 馬塘屯古城址
- 在和平縣馬塘圍。
- 盤安古樓
- 在和平縣歷書村。
- 合水橫舟
- 在和平縣合水鎮(zhèn)。
- 李田巖
- 在和平縣利源鎮(zhèn)。
- 佗城
-
在龍川縣佗城鎮(zhèn)。是嶺南地區(qū)最早的縣治。始建于秦,城墻周長800米。至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土城改為磚城,全城周長增至2400米。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任囂、趙佗平定南越,趙佗為龍川縣令,縣衙署設在佗城。龍川屬南??ぶ幸豢h,佗城自秦以后一直為龍川縣衙署所在地。
- 正相塔
-
在龍川縣佗城鎮(zhèn)南郊1公里許。建于唐開元三年(715年),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此塔墜磚,磚上刻有“開元三年”四字。原塔六角七層,斗拱檐平座,空心,高30.1米。有扶梯回旋而上,可達頂層。因塔下為正相寺,故又以寺名。
- 越王井
-
在龍川縣佗城鎮(zhèn)正相塔附近。據(jù)唐初《重修井碑記》載,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趙佗經(jīng)略龍川地,被委為縣令,設衙署、筑土城、鑿井取汲。井深40米,直徑1.02米,火磚結(jié)構(gòu),是中國南方工程較大的古磚井之一。
- 霍山
-
在龍川縣田心鎮(zhèn)南面?!褒埓ò司爸弧狈綀A10公里,海拔550米,為廣東名山之一。據(jù)傳秦時中原文人霍龍自吳南下,避亂隱居于此,結(jié)廬講學,傳播中原文化,后人為紀念他,將此山命名為“霍山”。山南的太乙?guī)r,內(nèi)有瀑布泉,南北朝始鑄有三清銅像于內(nèi),每日香火不斷。山東面玉麟洞,依山構(gòu)筑,屋檐飛展。晉代葛洪、唐代何仙姑、宋代藍喬、明代張本正及歷代不少騷人墨客,都曾到此游樂。
- 南嶺文筆峰
- 在紫金縣。
- 文天祥題刻“甘泉勝跡”
- 在紫金縣南嶺鎮(zhèn)。
- 孫中山祖居遺址
- 在紫金縣。
- 越王石
- 在紫金縣古竹鎮(zhèn)。
- 道姑巖
- 在紫金縣。
- 石岳峰
- 在紫金縣上義鎮(zhèn)。
- 張公廟
- 在紫金縣烏石鎮(zhèn)。
- 廣福庵
- 在紫金縣附城鎮(zhèn)。
- 圣跡蒼巖
- 在連平縣內(nèi)莞鎮(zhèn)。
- 顏伯燾莊園
- 在連平縣。
- 黃潭寺新石器遺址
- 在連平縣。
- 暖水口拱橋
- 在連平縣上坪鎮(zhèn)。
- 水口塔
- 在連平縣上坪鎮(zhèn)。
- 靈州庵
- 在連平縣高莞鎮(zhèn)。
- 顏檢夫婦墓
- 在東源縣。
- 南越王趙佗故城遺址
- 在東源縣雙江鎮(zhèn)。
- 溫泉
- 在東源縣良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