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敦煌市
絲路重鎮(zhèn)和東方文化寶庫—莫高窟
年較差和日較差為全國之冠—“早穿皮襖午穿紗,晚上圍著火爐吃西瓜”。
西漢置敦煌縣,屬敦煌郡。敦煌之名,漢應(yīng)劭曰:“敦,大也,煌,盛也”,謂地既大且盛;一說為胡語的漢譯。十六國西涼曾一度建都敦煌。唐安史之亂后為吐蕃占據(jù)。大中二年(848年)收復(fù)。宋初屬回鶻地;景佑二年(1035年)為西夏沙州地。元為沙州路治。明置沙州衛(wèi),后被吐蕃占據(jù)。清雍正元年(1723年)置沙州所,后升為沙州衛(wèi)。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復(fù)稱敦煌縣,治今城關(guān)鎮(zhèn)。1970年屬酒泉地區(qū)。
-
郵編:736200
區(qū)號:0937
莫高窟
陽關(guān)故城
莫高窟北魏泥塑佛像。佛像體態(tài)勻稱,臉上洋溢怡靜的微笑。該像保留在第259窟中。
甘肅敦煌縣千佛洞西北的鳴沙山下,有一個月牙形的月牙湖,周圍都是沙,但多少年來湖水都沒有干過。(1959年)
敦煌的塑像(1952年)
第八五窟 盛唐(局部)
第四一六窟 隋
第一二八窟 中唐
第一九六窟 晚唐
敦煌藝術(shù)(1956年)
第二次郭煌藝術(shù)展覽會最近在北京舉行時,展出了一個摹繪兩年才告完成的石窟模型,它和千佛洞的第二八五號石窟完全相同。
千佛洞外景。
狩獵圖 249窟 北魏(公元386-534年)
“西方凈土變”中的樂隊 112窟 中唐(公元763-820年)
供養(yǎng)菩薩 384窟 西魏(公元535-557年)
藻井 217窟 盛唐(公元713-762年)
泥塑菩薩像 194窟 中唐
耕伯圖 296窟 隋(公元581-618年)
文殊 36窟 中唐
敦煌壁畫
《尸毗王本生故事》西魏
為了救活一只將要被鷹傷害的鴿子,尸毗王割了自己的股肉來贖回小鳥的生命,以致“氣力不濟,示跨墜地”犧牲了。
《尚寐無訛,不如無生!》西魏
無數(shù)善良的人民,在《尚寐無訛,不如無生!》的怨懟聲中過活。
《射鹿》隋
《戰(zhàn)斗》隋
《纖夫》初唐
《宴會》唐
《馬廄》五代
《擠乳》宋初
《耕種、收割、揚場》宋初
臨摹者:常書鴻、段文杰、李承仙、孫儒間、史葦湘、黃文馥、歐陽琳、范文藻、霍熙亮、常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