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丹徒區(qū)
秦時置縣。傳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使赭衣囚徒三千鑿京峴山,因改谷陽為丹徒,此為丹徒名稱由來。三國吳嘉禾三年(234年)改丹徒為武進。晉復名丹徒。隋開皇九年(589年)改曰延陵鎮(zhèn),又改延陵縣,廢丹徒入之。唐武德三年(620年)移延陵縣還故治,復置丹徒縣,為潤州治。宋、元、明、清均名丹徒縣,歷為鎮(zhèn)江府、鎮(zhèn)江路治。1912年后仍名丹徒縣。1929年改名鎮(zhèn)江縣,為江蘇省省會。1949年劃城郊設鎮(zhèn)江市,縣名仍丹徒。2002年4月3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撤銷丹徒縣,設立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
-
郵編:212001
區(qū)號:0511
(西周)鳥形尊。出土于丹徒母子墩,高22.2厘米。
(唐)鎏金龜負酒筒。1982年丹徒縣唐代窯藏出土。通高34.2厘米。
自從有了公社(1964年)
五年前,這帶還是一處蘆葦叢生的荒地,人民公社成立后,墾為農田,并修了水渠和林蔭大道。
公社的抽水機站。
社員們個個熱情高漲收打糧食。
公社成立以來修建了水利工程,使稻田可以自流灌溉。這是社員們在插秧。
公社初級中學的學生們在上課,這所中學是人民公社建立后創(chuàng)辦的。
集體化給王惠芝一家?guī)Я诵腋!Ef社會時,她的父母一年忙到頭。也養(yǎng)不活四口之家?,F(xiàn)在她一家豐衣足食,這是她和她的孩子。
大部分農田已用拖拉機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