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地方特產
九江市
- 九江桂花茶餅
- 具有茶油清香、芝麻酥香、丹桂芳香、純鹼烙烤散發(fā)的奇香,稱四香合一。造型精巧,個體均勻,皮薄松脆,餡酥香甜,為佐茶名點。
- 九江桂花酥糖
- 宋代為九江、廣濟、黃梅等縣鄉(xiāng)間百姓于年節(jié)時自制的小食品。具骨脆、麻香、油潤、甜爽,講究“香不見花,甜不見糖,酥不頂口,脆不覺硬”。并有潤肺、健胃、止咳之功。
名茶寧紅茶、廬山云霧茶。特產短吻銀魚、河蟹、“湖口糟魚”。共青墾殖場之羽絨制品為名產。
瑞昌市
- 瑞昌苧麻
- 為紡織工業(yè)的優(yōu)良原料,并可藥用。早在三國時代(225年)即已普遍種植。
花園鄉(xiāng):臘米。
柴桑區(qū)
特產沙河石魚、桂花酥糖、桂花茶餅。盆景制作有名。
港口街鎮(zhèn):銀鯽、白鯽、鏡鯉。
共青城市
廬山市
- 金星硯
- 又名金星宋硯,產于橫塘駝嶺,以石中散嵌粟粒大銀環(huán),若金星閃爍而得名。其創(chuàng)制約在東晉時期,已有1600余年歷史。清光緒年間,多家制硯作坊集中成市,稱“硯池街”,全長近1華里。
橫塘鄉(xiāng):金星硯。
新池鄉(xiāng):蔓荊子。
武寧縣
寧紅茶、獼猴桃、竹筍罐頭、竹編工藝品有名。
彭澤縣
以長江鯽魚、太泊湖鱖魚著稱。
寶山鎮(zhèn):芳湖冠蚌、中華絨毛蟹。
天紅鎮(zhèn):小木漆樹、獼猴桃、黨參、貝母。
永修縣
- 吳城大板瓜子
- 產于吳城鎮(zhèn),因顆粒肥大、子板平實而得名。肉厚,籽仁飽滿,肥厚色白;香味濃而純正;具有補腎潤肺、降低血壓、益腦健神之作用。大板瓜子的種植歷史始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清乾隆帝于十三年秋,至江西洪都品嘗后,御封為“瓜子精”,并下御旨,列為朝廷貢品。
修水縣
“雙井綠茶”、寧紅茶為傳統(tǒng)名茶。
- 修水白術
- 亦稱平術,因修水元代稱寧州,又名寧州瓶術。產于該縣余土段、靖林、東港、中土段、黃龍、上杉、水源、朱溪等地。
- 寧紅
- 產于修水縣,修水元代稱寧州,清稱義寧州,故名。特級寧紅緊細多毫,鋒苗畢露,烏黑油潤,鮮嫩濃郁,鮮醇爽口,柔嫩多芽,紅艷;光緒三十年(1904年),寧紅的珍品太子茶被列為貢品,故又有“貢茶”之稱。
- 寧紅龍須茶
- 屬紅茶類,以身披五彩、茶條形似龍須而得名。產于山口漫江鄉(xiāng)寧紅村。其形如飽含墨汁的大號毛筆頭,條索挺秀顯毫,外披五彩花線;沖泡時找到線頭,抽除花線,基部白絲線則不解除,整個龍須茶于湯汁中,基部成束下沉,芽葉向上散開,宛若菊花展放,若沉若浮;湯色紅艷明亮,邊緣金黃,葉底嫩勻有光,香氣鮮爽馥郁,滋味甘醇濃厚,沖泡三五次,色、香、味仍佳。
- 修水貢硯
- 又稱赭硯,因硯石以紅褐色為主,故名。該硯自宋代即有私人少量制作。清道光皇帝之師、書法家萬承鳳歸修水故鄉(xiāng)省親返京,以硯進呈道光帝,頗承珍愛,因其色賜名“赭硯”,此后遂成貢品,改稱“貢硯”至今。
- 修水木梳
- 系以優(yōu)質石楠木精制而成。其色彩鮮艷,油漆光亮,木質細密,堅實耐用,入發(fā)舒適,不傷頭皮,無靜電反應。早在20世紀初,當?shù)匾延性S多作坊生產圓背梳、條型梳和“篦子”。
湖口縣
以鯽魚、短吻銀魚和中華絨毛蟹馳名。“湖口糟魚”有名。
馬影鎮(zhèn):中華絨毛蟹。
雙鐘鎮(zhèn):湖口豆豉。
德安縣
尤以“磨溪雙季板栗”為罕見。
付山鄉(xiāng):特產紅棗,有“棗鄉(xiāng)”之稱。
都昌縣
特產銀魚、珍珠。
南峰鎮(zhèn)、周溪鎮(zhèn)、和合鄉(xiāng):銀魚。
左里鄉(xiāng):百合。
花園鄉(xiāng):臘米。
特產沙河石魚、桂花酥糖、桂花茶餅。盆景制作有名。
港口街鎮(zhèn):銀鯽、白鯽、鏡鯉。
橫塘鄉(xiāng):金星硯。
新池鄉(xiāng):蔓荊子。
寧紅茶、獼猴桃、竹筍罐頭、竹編工藝品有名。
以長江鯽魚、太泊湖鱖魚著稱。
寶山鎮(zhèn):芳湖冠蚌、中華絨毛蟹。
天紅鎮(zhèn):小木漆樹、獼猴桃、黨參、貝母。
“雙井綠茶”、寧紅茶為傳統(tǒng)名茶。
以鯽魚、短吻銀魚和中華絨毛蟹馳名。“湖口糟魚”有名。
馬影鎮(zhèn):中華絨毛蟹。
雙鐘鎮(zhèn):湖口豆豉。
尤以“磨溪雙季板栗”為罕見。
付山鄉(xiāng):特產紅棗,有“棗鄉(xiāng)”之稱。
特產銀魚、珍珠。
南峰鎮(zhèn)、周溪鎮(zhèn)、和合鄉(xiāng):銀魚。
左里鄉(xiāng):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