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出在线播放p,嫖妓国产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隔壁老王,91天仙tv国产福利精品

    <s id="d9td6"></s>

    銀川市名勝古跡

    銀川市
    玉皇閣
    在銀川市東街。始建于明代。臺基高19米,東西長37.6米,南北寬25米。臺基用土夯筑,外表包磚,有寬4.6米的南北向拱券一道,可以通行。臺基東南角和西南角各建有三重檐的角亭一座,正中有卷棚頂小殿,殿后為重檐二層樓閣,高約22.1米。層樓重疊,檐角飛翹。1954年重新修建。

    拜寺口方塔
    在銀川市西北拜寺口內(nèi)10余公里的山澗處。為11層密檐實心磚塔,高約30米。塔西有寺廟遺址。塔的建筑年代不見記載,從塔磚形制和大小判斷,有可能為明代所始建。塔周山泉清澈,風(fēng)景優(yōu)美。

    拜寺口雙塔*
    在銀川市西北45公里賀蘭山拜寺口內(nèi)。東西相對,相距100余米。東面一塔,磚筑八角十三層,高約45米。塔身作密檐式。塔室為圓形。塔內(nèi)采用厚壁空心式木板樓層結(jié)構(gòu)。西面一塔,磚筑14層,外形和高度與東塔相似,除第一層外,其余各層塔身檐下每面正中有一淺龕,龕內(nèi)塑一佛像,或坐或站,千姿百態(tài)。龕的左右飾以獸頭,口含串珠,更顯得絢麗多彩,每層塔棱轉(zhuǎn)折處,又塑有佛像一尊,使塔的壁面充滿神秘莊嚴(yán)的色彩。兩塔之間,原建有佛寺,已廢,在此曾發(fā)現(xiàn)有與西夏陵園相同的綠色琉璃瓦。塔和寺的始建年代未見記載,可能始建于西夏。

    承天寺塔
    在銀川市老城西南隅。俗稱西塔。因在承天寺內(nèi),故稱承天寺塔。是一座平面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始建于西夏天佑垂圣元年(1050年),明代初年寺廢塔存。清乾隆三年(1738年)十一月,塔因地震塌毀,直至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才重新修復(fù)。塔身11層,連塔尖通高64.5米。塔室為方形,采用厚壁空心式木板樓層結(jié)構(gòu),有木梯可以盤旋上登至各層。

    海寶塔*
    在銀川市北郊。俗稱北塔。始建年代不詳,相傳為公元5世紀(jì)初夏國王赫連勃勃重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均因地震破壞再修。塔身為磚砌樓閣式建筑,連同塔座和9層之上未開券門的一層共為11層,通高53.9米。塔的建筑外形線條明朗,層次豐富,棱角分明,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為我國數(shù)千座塔中所僅見。塔室為方形??臻g以樓板鋪隔,有木梯可以盤旋上登第九層。極目遠眺,巍巍賀蘭山,綿綿黃河水,塞上江南景色盡收眼底。

    賀蘭山
    在銀川市西北部,由東北向西南斜貫于銀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間。南北長200多公里,東西寬15-50公里,一般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峰3556米。山勢巍峨險峻,為銀川平原西部的天然屏障。遙望山脈,宛如駿馬,蒙古語謂駿馬為“賀蘭”,故名。西夏在興慶府(今銀川)建都,賀蘭山東麓有西夏王陵。賀蘭山諸口名勝甚多,如小口子有筆架峰、架蘭廟和清真寺等名勝。

    西夏王陵*#
    在銀川市西約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歷代帝王陵墓的所在地。陵區(qū)范圍南北10公里,東西4公里,隨地勢錯落著9座西夏帝王的陵園和20余座陪葬墓。每個陵園都是一個單獨的完整建筑群體,形制大致相同。陵園四角建角樓,標(biāo)志陵園界至,由南往北排列門闕、碑亭、外城、內(nèi)城、獻殿、靈臺,四周有神墻圍繞,內(nèi)城四面開門,每個陵園占地面積均在10萬平方米以上。

    1972-1975年發(fā)掘了其中的一座,地下墓室前有一長達49米的斜坡墓道,前狹后寬的方形墓室,兩側(cè)各有一配室,深約25米。墓未用磚砌,屬土洞墓形式。墓室早期被掘,但仍出土有各種金飾,鎏金銀飾、竹雕、銅甲片、珍珠、瓷器碎片等。已發(fā)掘的3座陪葬墓,有階梯或斜坡的墓道。墓室為方形土洞,普遍以銅牛、石馬殉葬。西夏陵園在明代以前被掘被毀,地面建筑只剩遺址,但仍保存著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西夏文、漢文殘碎碑刻。陵園仿唐代特別是北宋諸陵的形制。

    一號陵、二號陵

    石像座,高64厘米。

    鎏金銅牛,長120厘米。

    靈武市
    水洞溝遺址*
    在靈武縣東北35公里處的水洞溝西南崖壁上。是我國發(fā)現(xiàn)時間較早、材料最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之一。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xué)家德日進首先發(fā)現(xiàn),建國后又多次進行調(diào)查發(fā)掘。1963年發(fā)掘中,得石器和石器原料1.1萬多件??撤テ骱汀皟蓸O打法”的石片顯示了水洞溝石器和中國猿人石器的繼承性。還新發(fā)現(xiàn)用鴕鳥蛋皮穿孔的圓形裝飾品。

    鎮(zhèn)海塔
    在靈武縣城東南約2。5公里。是一座樓閣式八角形磚塔。塔身11層,塔高43.6米。塔心是厚壁空心式木板樓層結(jié)構(gòu),原有木梯可盤旋而上。頂為綠色琉璃寶瓶。始建年代不詳,1962年在安裝避雷裝置時,于塔頂發(fā)現(xiàn)銅佛一尊,從腹中取出藏文書寫的經(jīng)卷31卷,從紙質(zhì)和內(nèi)容判斷,系元代遺物,故塔有可能為元代所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因遭地震毀壞而重修。

    永寧縣
    李俊塔

    納家戶清真寺

    賀蘭縣
    宏佛塔
    在賀蘭縣東北潘昶鄉(xiāng)。是一座外形結(jié)構(gòu)比較奇特的密檐式厚壁空心磚塔。塔身和塔剎高度相近,通高約25米。塔身3層,平面八角形。始建年代不詳,從塔的建筑風(fēng)格分析,可能是明代以前所建。

    賀蘭口巖畫
    在賀蘭縣西賀蘭口內(nèi)。巖畫分布在600多米的溝谷兩岸石壁上,約有300多幅。內(nèi)容大多為類人頭像,還有馬、驢、牛、羊以及狩獵、人手等圖像,作風(fēng)粗獷、質(zhì)樸。這些巖畫彩用鑿刻法和磨刻法制成。此外,巖壁上還有西夏文的題刻多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