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網
延安市人物
-
解元(1089-1142)
- 保安軍(今陜西延安)德清砦人。起于行伍。建炎三年(1129),苗傅、劉正彥之亂,從韓世忠追擊,擒正彥于浦城。紹興四年(1134),金、偽齊合兵進犯,智擒金將,任同州觀察使,旋授保順軍承宣使。十二年(1142),進保信節(jié)度使,卒,贈檢校少保。
-
蕭如薰
- 延安衛(wèi)(今陜西延安)人。萬歷中,由世蔭百戶歷任代理都督同知、鎮(zhèn)守固原、寧夏、薊州、延綏、徐州、保定總兵官。有擊退哱拜攻城功及與李如松共同平賊功。為將持重。更歷七鎮(zhèn),甚有名聲。能寫詩,士趨之若鶩,賓客常滿座,弄得妻子把簪珥脫下來賣了招待客人猶不夠招待費用。軍中也甚患其苦。被魏忠賢黨彈劾,奪職。崇禎初卒。
-
趙彥
- 膚施(今陜西延安)人。萬歷進士。官山西左布政使。光宗時以僉都御史巡撫山東。遼陽失,請增兵戍諸島,設鎮(zhèn)登州。天啟初,鎮(zhèn)壓徐鴻儒起義,升兵部尚書。極陳邊將克餉、役軍、虛伍、占馬諸弊,遂條列綜核事宜,帝稱善,立下諸邊執(zhí)行。因彈劾魏忠賢被削籍。不久追敘邊功,升太子太傅。卒。
-
劉國能(?-1641)
- 延安人。始與李自成、張獻忠同為農民起義軍將領,自號“闖塌天”。后受撫于隨州,授副總兵官,守葉縣,李自成破城,被俘殺。贈左都督,特進榮祿大夫。
-
李萬慶(?-1642)
- 延安人。崇禎初,與張獻忠、汝才同為農民軍將領,號“射塌天”。后被劉國能說降,授副總兵、與國能守鄖陽。從總督汪喬年討“賊”至襄城。李自成破城,被殺。贈都督同知、榮祿大夫。
-
羅汝才(?-1643)
- 別號曹操。延安人。崇禎四年(1631)。王自用聚義軍二十余萬于山西,共三十六營,他是首領之一。八年,義軍大會滎陽,共十三家七十二營,仍為首領之一。分兵扼河上,曾從張獻忠轉戰(zhàn)各地,十四年改投李自成,號“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驍勇善戰(zhàn)。后被自成殺害。
-
張獻忠(1606-1645)
- 字秉吾,號敬軒。陜西膚施縣(陜西延安)柳樹澗人。明末農民義軍領袖。曾為延綏邊兵,因被人陷害革役。明崇禎三年(1630年),在米脂率十八寨之眾響應王嘉胤起義,諢號黃虎,稱八大王。后自成一軍。六年,又轉戰(zhàn)河南、湖廣、陜西、南直隸諸地,為十三家七十二營首領之一。八年,滎陽大會后與高迎祥大舉東征,攻破鳳陽,轉戰(zhàn)豫、陜、鄂、皖等地。十一年,取南陽受挫降明。次年再度起兵。十三年,進兵四川,打垮楊嗣昌追剿軍隊。次年于開縣黃陵城擊敗明軍主力一部,旋急趨湖廣,襲破襄陽。十六年,攻占武昌,以武昌為都,稱大西王。次年復取四川,在成都即帝位,號大西國,改元大順。清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南下,他引兵抵抗,在四川西充鳳凰山中箭而亡。
-
李定國(1621-1662)
- 陜西延安人。從張獻忠起義,為四大將領之一。張獻忠死后,自號為王,堅持斗爭。后從孫可望聯(lián)明桂王部抗清,封為公爵。率軍轉戰(zhàn)湖廣、廣西,連下寶慶、武岡、全州、沅州、梧州、柳州、辰州、桂林、衡州等數(shù)十城,斬清軍統(tǒng)帥敬謹親王尼堪。順治十年(1653)移軍廣東,克高、雷、廉三府。后得明桂王信任,與孫可望矛盾。奉桂王入云南。大敗孫可望。封晉王。順治十五年,清大軍三路入云南、貴州,又奉桂王敗走緬甸邊境,堅持斗爭至康熙元年六月病卒。
-
高迎祥(?-1636)
- 安寨人。李自成舅。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崇禎元年(1628),陜西大饑,他率饑民起義,稱闖王。四年在在山西聯(lián)合義軍各部,眾二十萬。共三十六營,他為首領之一。王自用戰(zhàn)死,他轉戰(zhàn)湖廣、四川等地。八年,滎陽大會時,為三十家之一。九年,復入陜西,被陜西巡撫孫傳庭擒于周至。磔死。
-
劉琦
-
洛川人。正德九年(1515)進士。嘉靖初,由行人授兵科給事中。李福達逃洛川,琦知其源委。事覺,疏陳始末,因彈劾郭勛逆黨、侵盜草場租銀,馬錄記錄在案。因他佐使殺人,貶戍沈陽。后赦歸,卒。隆慶初,贈光祿少卿。
-
王世泰(1910-2008)
- 陜西洛川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紅軍游擊隊,歷任班長、排長、團長、陜北省軍事部副部長、陜甘寧邊區(qū)保安司令員、中共三邊分區(qū)地委書記??谷諔?zhàn)爭勝利后,歷任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司令員、西北野戰(zhàn)軍第四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zhàn)軍第四軍軍長。全國解放后,歷任甘肅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鐵道部副部長、國家建委副主任、甘肅省委書記處書記、省政協(xié)主席。是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
張彩
-
安定(治今陜西子長西北)人。弘治三年(1490)進士。由吏部主事,歷文選司郎中。因焦芳推薦,與劉瑾勾結。一年,由吏部文選累遷吏部尚書。凡所言,瑾無不從。瑾誅,坐謀反罪,死獄中。
-
謝子長(1897-1935)
- 陜西安定(今子長市)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兼革命軍第三大隊大隊長、中共陜北特委軍委委員、陜甘游擊隊總指揮、紅軍游擊隊總指揮部總指揮。1934年在河口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1935年不幸逝世。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決定將安定縣改稱子長市。
-
李景膺(1907-1981)
- 安定(今子長市)人。1936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后任陜甘寧邊區(qū)黨校校長,中共延屬地委、西府地委書記。建國后,歷任中共陜北區(qū)委書記、中共中央西北局組織部副部長、監(jiān)察部副部長、中共貴州省委書記處書記、內務部副部長。
-
閻紅彥(1909-1967)
- 陜西安定(今子長市)。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軍晉西游擊大隊大隊長、陜甘游擊隊總指揮、紅軍沿河游擊司令員、陜北紅三十軍軍長。抗日戰(zhàn)爭時期,歷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三團團長、警備第一旅兼關中軍分區(qū)政治委員。解放戰(zhàn)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第三縱隊副司令員、第二野戰(zhàn)軍三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全國解放后,歷任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副省長兼重慶市委第一書記、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是第一、第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
-
強曉初(1918-2007)
- 安定(今子長市)人。曾任安定縣蘇維埃政府代主席、神府特區(qū)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延安大學行政學院院長、中共熱中地委書記。建國后,歷任中共松江省委第二書記兼松江省政府主席、黑龍江省委書記、中共中央東北局候補書記、第七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吉林省委第一書記、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
高登榜(1915-1997)
- 延川人。曾任新疆喀什稅務局副局長、沙雅縣稅務局局長、西北財經委員會副秘書長、西北軍區(qū)后勤部運輸部部長、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交通廳副廳長。建國后,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副部長,西北鐵路干線工程局副局長,鐵道部辦公廳主任、設計總局局長,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國務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人民大會堂管理局局長,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第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員會副秘書長,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
-
孫可望(?-1660)
- 陜西延長人。初從張獻忠起義,與李定國等并為獻忠養(yǎng)子,號平東將軍。順治三年(1646)張獻忠死后,率余部入云、貴,扶明抗清。自號平東王,以干支紀年,屢求明桂王賜封,得秦王爵。又自設內閣六部官員,制定朝儀。與明桂王、李定國等矛盾日深。后舉兵反桂王,戰(zhàn)李定國,大敗勢窮。順治十四年十月投降清軍,封義王,隸漢軍正白旗。曾請從軍討伐云南,未得誰。順治十七年卒。
-
王金璋(1907-1985)
- 陜西延長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膚施縣委書記,中共東北軍工作委員會秘書,中共清澗、吳堡縣委書記,延安大學干教處處長。建國后,歷任寧夏、甘肅省民政廳廳長,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區(qū)委常委,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第三、四屆政協(xié)主席。
-
李瑞山(1920-1997)
- 延長人。曾任共青團中央兒童部部長,陜甘寧邊區(qū)青年救國會組織部部長、主任。建國后,歷任中共常德地委書記,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部部長、組織部部長、省委書記處書記兼長沙市委第一書記,陜西省委第二書記、第一書記。是中共第九至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
-
劉紹能
-
保安軍(今陜西志丹)人。以父戰(zhàn)死,錄為右班殿直,破西夏兵于順寧。又敗西夏兵于破啰川,戰(zhàn)功最多。累遷洛苑使、英州刺史、鄜延兵馬都監(jiān)。紹能守邊四十七年,作戰(zhàn)五十次,最為忠勇,西夏兵畏忌。官至皇城簡團練使,卒。
-
劉光世(1089-1142)
- 字平叔。保安軍(陜西志丹)人。以父蔭補三班奉職。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率兵先后鎮(zhèn)壓了浙江方臘農民起義、河北張迪起義、山東李昱起義。因“功”升為奉國軍節(jié)度使,加校檢少保。建炎三年(1129),金兵逼揚州,他不戰(zhàn)而潰。后任江東、淮南宣撫使。偽齊軍入濠、壽間,棄廬州而逃。金兵南侵,以講和恩,賜號“和眾輔軍功臣”,進封雍國公、陜西宣撫使。入朝拜萬壽觀察使,改封楊國公。引疾罷兵柄,拜少師。卒賜謚號武僖。乾道末,追封安在郡王,開封鄜王。
-
曹力如(1902-1949)
- 保安(今志丹縣)人。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十軍師政治處處長、中共皖北特委秘書長、中共陜甘省委秘書長、陜甘工委軍事部部長、志丹縣委書記。1937年后,任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秘書長,綏德專署副專員,延屬專署專員,中共中央西北局副秘書長、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陜北行署主任。1949年11月被任命為新疆省政府第一副主席。同年12月8日因車禍犧牲。
-
劉志丹(1903-1936)
- 陜西保安(今志丹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曾參加北伐戰(zhàn)爭。1928年后歷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主席、陜北特委軍委書記、陜甘游擊隊總指揮、陜甘邊特委軍事委員會主席、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軍北路軍總指揮兼陜北紅二十八軍軍長等職。1936年東征戰(zhàn)役,親臨前沿指揮,英勇犧牲。中共中央及地方政府決定將保安縣改名志丹縣。
-
劉景范(1910-1990)
- 保安(今志丹縣)人。劉志丹胞弟。1928年隨劉志丹做兵運工作。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團長,陜甘邊區(qū)軍委主席,陜甘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兼軍事部部長,中共陜甘寧省委書記,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副主席、代主席,西北野戰(zhàn)軍后勤部司令員兼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建國后,歷任監(jiān)察部、地質部、民政部副部長。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