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出在线播放p,嫖妓国产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隔壁老王,91天仙tv国产福利精品

    <s id="d9td6"></s>

    德陽市名勝古跡

    德陽市

    孔廟
    在德陽市區(qū)南街。創(chuàng)建于南宋開禧二年(1206年),明末毀于兵火。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康熙、乾隆、嘉慶年間曾多次修葺,現(xiàn)存建筑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規(guī)模??讖R規(guī)模宏大,占地數(shù)十畝,有建筑物30余處,紅墻黃瓦,丹墀瑤階,布局謹嚴,雕琢精細。為蜀中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孔廟建筑群?,F(xiàn)已建成四川唯一的孔廟博物館。

    奎星閣
    在德陽市羅江鎮(zhèn)南街。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嘉慶二十年(1815年),全面維修。此閣造型獨特,精美,別致,四面獨立,為方陣塔式,通高20米,連底共5層。四角各有5根大柱。底層高5米,以上各層逐漸遞減。從第二層起每層正面均為牌坊式。屋頂為八楞脊拱,寶頂用朱砂、綠玉、景泰藍等彩色瓷壇瓷瓶疊壓而成,用鐵鏈四面牽引。脊楞用青色磚雕砌成,檐角高翹,獸頭口含銅鈴。全閣均為木結(jié)構(gòu),外用朱漆,畫棟雕梁,十分華麗。每層樓都有樓梯上下通達。登至五樓,憑欄俯視,羅江容貌,盡收眼底。

    龐統(tǒng)祠墓
    在德陽市白馬鄉(xiāng)鹿頭山上。又稱龍鳳祠。龐統(tǒng)(179-214)字士元,號鳳雛,襄陽人,三國時劉備謀士。建安十九年(214年)隨劉備攻劉璋,圍雒城(今廣漢)時不幸中箭歿。蜀漢建墓、祠于白馬關(guān)。王屏蕃亂蜀,墓、祠均毀,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修復(fù)。祠、墓周圍松柏千株,郁郁蔥蔥。祠內(nèi)天井有大柏兩株,相傳是張飛所植。正門、側(cè)門皆刻有楹聯(lián)匾對。

    萬佛寺
    在德陽市白馬鄉(xiāng)大霍山。建于唐元和七年(812年),后幾度興廢?,F(xiàn)存建筑為清康熙年間(1662-1722)重建。依山取勢,分六重,逐重升高。第一重是刻有“霧禪勝境”的石牌坊一座,雕刻精細,頗為壯觀。第二重是呈八字形的正山門。第三重為重檐歇山式屋頂?shù)奈奈涞?。第四重是接引佛殿。第五重是觀音殿,最后一重是和尚墓的塔林。每殿東西兩側(cè)均有廂房連接,寬敞明亮。全寺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寺周森林密布,面積達70多畝。

    廣漢市
    房湖園
    在廣漢市內(nèi)廣漢公園中。又名房公湖。唐上元二年(761年)房棺遷任漢州刺史時所鑿。房棺,唐玄宗時丞相,剛直不阿。肅宗即位后嫉棺,命棺征討安史之亂,因兵力懸殊戰(zhàn)敗,貶官漢州(今廣漢)刺史。房棺在漢州多善政,深得民心。曾鑿二湖,一為西湖(后稱房公西湖),一為城湖(后稱房湖)。棺園坐落在湖西北岸。建筑富麗典雅,湖邊有房公石,是房棺遺物。房湖旁有文廟欞星門,有石刻樓空、浮雕200多幅。園內(nèi)還有圣諭碑,為明末張獻忠攻入成都后所鐫。

    圣諭碑
    在廣漢市廣漢公園內(nèi)。俗稱圣旨碑。明末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lǐng)張獻忠立。高210厘米,寬101厘米,厚18.5厘米。碑文楷書20字云:“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甭淇顬榇箜樁辏?645年)二月十三日。碑雕飾龍紋,上方刻“圣諭”二字,碑文已部分剝蝕,有亭庇護。

    龍居寺壁畫
    在廣漢市區(qū)南8公里許新豐鄉(xiāng)。相傳龍居寺為唐代禪宗八祖馬祖所建,后歷經(jīng)滄桑,現(xiàn)存建筑為明、清時重建。主要建筑為中殿,坐北朝南,寬、深各10.1米。明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年)建。殿壁有壁畫10幅,面積86平方米,內(nèi)容以佛教故事為題材。據(jù)西壁題記,為明成化二年(1466年)所繪。

    三星堆古蜀城遺址*
    在廣漢市南興鎮(zhèn)三星村、真武等村鴨子河、牧馬河臺地上。分布范圍達6平方公里以上。遺址從1929年發(fā)現(xiàn)以來,曾多次進行調(diào)查和試掘,特別是1980年后,進行了7次較大規(guī)模的發(fā)掘,揭露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發(fā)掘出房屋、灰坑、墓葬、祭祀坑、城墻等重要遺跡。獲得大批青銅器、金器、玉石器和陶器等重要文物和文物標本。尤以青銅器最為名貴。不僅體大量多,而且造型獨特,工藝精湛,為中原商文化中所鮮見。三星堆古蜀文化遺址的發(fā)掘是近年來全國考古重大發(fā)現(xiàn)之一。

    戴金面罩銅人像,高40.6厘米。

    什邡市
    羅漢寺
    在什邡市區(qū)北郊。是中國佛教禪宗八祖大寂禪師馬道一講經(jīng)傳教的地方,故有“川西佛都”之稱。始建于唐景龍三年(709年),歷代都有修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寺僧澧汀得南宋乾明院羅漢尊號碑記,又得五百羅漢圖錄,增塑五百羅漢尊者像于前殿兩廡內(nèi),自此,羅漢寺名播兩川。占地118.32畝。建筑高大雄偉,宏麗壯觀,為蜀中四大叢林之一。明初寺僧了恩禪師獲太祖朱元璋賜封,兼管九州僧事,佛都之名,遠揚四海。

    龍居寺
    在什邡市湔底鄉(xiāng)龍居山麓。始建于隋大業(yè)年間(605-618),一說建于唐代,明成化年間(1465-1487)增修前殿,又經(jīng)清康熙(1662-1722)至光緒三年(1877年)僧人月中、元中師徒三代百余年間的增修乃成。占地23450平方米,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廊房252間。據(jù)《羅中名勝記》載,后蜀王孟昶曾于夏日偕花蕊夫人來寺避暑,由于寺僧水觀禪師事前一月早知道,被孟昶賜名“預(yù)知禪師”,故龍居寺又有“古蜀王消夏行宮”之稱?,F(xiàn)在園內(nèi)的花圃中,立有高3米的后蜀王愛姬花蕊夫人雕塑像。大佛殿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單檐歇山式屋頂,青色筒瓦屋面。三面石欄系明清石雕。殿壁繪人物故事,極其精致。觀音殿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內(nèi)立有兩根鏤空圓雕飛龍抱柱,柱上活潑玲瓏的飛龍,據(jù)稱雕三年而成。

    慧劍寺
    在什邡市回瀾鄉(xiāng)。始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后屢經(jīng)興廢。相傳此寺為唐高僧波侖禪師飛劍于此而建。寺名寓意“智慧之劍,斬除煩惱”。整個寺廟規(guī)模宏大,占地98.94畝,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

    綿竹市
    祥符寺
    在綿竹市內(nèi)公園中。該寺始建于唐,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圭峰禪師宗密游歷襄漢時,曾入蜀在此寺開壇講法。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80-1016)重建,名祥符寺。建筑規(guī)模宏大,占地20多畝,建筑面積3540平方米。其中除藏經(jīng)樓為重檐歇山式頂外,其余均為單檐歇山式頂。

    三溪寺
    在綿竹市西15公里土門梅子溝。始建于北宋元符年間(1098-1100)?,F(xiàn)存建筑有東岳殿、大佛殿、祖師殿以及僧舍客房等90余間。據(jù)縣志記哉,該寺元末傾圮,后重建,除大佛殿為明洪武十年(1377年)重建外,其余皆為清代建筑。大佛殿為單檐歇山式屋頂。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寺內(nèi)存有楊升庵、李調(diào)元等名士題刻。

    諸葛瞻父子墓
    在綿竹市大西門外。蜀漢后主炎興元年(263年)冬,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及其孫諸葛尚,與魏將鄧艾大戰(zhàn)于綿竹關(guān),均戰(zhàn)敗殉國,就地安葬。歷代經(jīng)多次維修。現(xiàn)存墓封土呈圓形,高2.5米,直徑4米,周長30米,四周有石欄桿,上刻琴、劍、書、畫等浮雕圖案。墓前立有石碑一通,高3.18米,寬0.77米,厚0.1米。

    雙忠祠
    在綿竹市大西門外諸葛瞻父子墓前。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因祀諸葛瞻父子,故名。原建筑規(guī)模宏大,占地20余畝?,F(xiàn)存古建筑為清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的拜殿和啟圣殿一楹。拜殿為單檐歇山式三開間,寬10米,深9.3米,高8.8米。

    羅江區(qū)
    古奎星閣

    中江縣
    龍尾山石窟造像、南塔、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