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出在线播放p,嫖妓国产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隔壁老王,91天仙tv国产福利精品

    <s id="d9td6"></s>

    南充市人物

    南充市

    陳壽(233-297)
    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市)人。幼年師事譙周,在蜀漢任觀閣令史,因不附宦官黃皓,屢遭貶黜。魏滅蜀后,為司空張華所重,后升著作郎、治書侍御史等職。晉滅吳后,他搜集、整理三國時的官私著作,編撰《三國志》六十五卷,被譽為“良史”。

    閻纘
    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吳牁柯太守閻璞子。初仕為太傅楊駿舍人。楊駿被誅,無人敢近,獨自葬駿。愍懷太子被廢,用車載棺上疏反對,以忠烈骨耿,升為漢中太守。死于任上。

    游似(?-1252)
    南充人。嘉定進士。累遷吏部尚書,入侍經幄。勸理宗親儒從諫,敬畏檢身,節(jié)用致愛,選廉共理。嘉熙三年(1239),擢同簽書樞密院事,升參知政事。淳祐五年(1245),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乞歸隱園田,授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進爵國公。致仕,卒,贈少師。

    陳以勤
    南充人。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歷官吏部左侍郎、詹府掌事、武英殿大學士。深自晦匿。裕王曾書“忠貞”二字賜給他。穆宗即位,條上十事。其言攬權、聽言尤其深切。請勵精圖治,建議慎擢用,酌久任,治贓吏,廣用人,練民兵,重農谷。揣度自己終不為趙貞潔、張居正、高拱輩所容,托病求辭官,遂升太子太師、吏部尚書歸。卒,贈太保。

    陳于陛
    大學士以勤子。南充人。隆慶進士。授編修。萬歷初,預修世、穆兩朝實錄。二十一年(1593)升禮部尚書,建議修國史,命為副總裁。二十三年,首輔王錫謝政,遂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要。疏陳親大臣、錄遺賢、獎外吏、核邊餉、儲將才,擇邊吏六事。改職文淵閣,升太子太保,時帝拒諫益甚,上下隔絕,于陛憂形于色,以不能補救,常自太息。二十四年病卒于位。贈少保,謚文憲。終明世,惟他父子得為宰輔。

    王廷(?-1589)
    南充人。歷官蘇州知府、戶部右侍郎、南京禮部尚書、左都御史。由彈劾汪鋐被貶官。在蘇州,有政績。在部建議慎選授、重分巡、謹刑獄、端表率、嚴檢束、公舉劾六事。高拱任相,斥廷為民。萬歷初,詔以故官致仕。卒。謚恭節(jié)。

    張瀾(1872-1955)
    南充縣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選入四川尊經書院,次年選送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書院師范科。光緒三十年(1904年)回川,先后任南充順慶府中學堂正教習、四川游學預備學校訓導長。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辦南充民立高等小學、縣立高等小學及端明女學。宣統三年(1911年)大漢四川軍政府成立,出任川北宣慰使。1913年4月當選國會眾議院議員,加入進步黨,次年任南充中學校長。1917年北京政府任命為四川省省長。1920年在南充創(chuàng)辦《民治日報》。1925年被劉湘聘為成都大學首任校長。1933年冬任劉湘成立的安撫委員會委員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被聘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1年3月中旬參與發(fā)起組織中國民主政團同盟,被推為執(zhí)行委員,后任主席。1944年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為中國民主同盟,繼任主席。1949年赴北平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繼任民盟中央主席。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羅瑞卿(1906-1978)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南充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10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任工農紅軍閩西第五十九團參謀長。1932年任紅軍四軍參謀長、師政委、軍政委。次年任紅一軍團保衛(wèi)局局長。紅軍長征先遣隊參謀長,到達陜北后任第一方面軍政治保衛(wèi)局局長。1936年任抗日軍政大學教育長、副校長。1940年任八路軍野戰(zhàn)軍政治部主任??箲?zhàn)勝利后任軍調處執(zhí)行部中共代表團參謀長、晉察冀軍區(q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晉察冀野戰(zhàn)軍政委、華北軍區(qū)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公安部部長、公安軍司令員兼政委。1959年后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


    印度尼西亞軍事友好代表團團長、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部長兼陸軍司令艾哈邁德?亞尼少將和夫人以及代表團全體成員,四月二十七日到達北京。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四月二十七日會見了艾哈邁德?亞尼少將和他率領的印度尼西亞軍事友好代表團。左起:羅瑞卿大將夫人、艾哈邁德?亞尼少將、羅瑞卿大將、亞尼少將夫人。(1963年)

    應我國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的邀請,柬埔寨王國軍事代表團由柬埔寨王國政府副首相、國防大臣兼王家武裝部隊總參謀長朗諾中將率領,三月十三日到達北京。圖為朗諾中將(前排,右)由羅瑞卿大將陪同,在機場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兵的熱烈歡迎。(1964年)


    任白戈(1906-1986)
    南充市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春任中共江北縣委書記。1933年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常務宣傳部長兼秘書長??谷諔?zhàn)爭開始后任留日學生救國會常務理事,9月任陜北公學、抗大教員,抗大陸軍中學校長。解放戰(zhàn)爭時任晉冀豫軍區(qū)政治部、華北軍區(qū)政治部宣傳部長。1949年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副部長,重慶市委第一書記、市長,四川省副省長,四川省政協主席,全國政協常委。

    林農(1918-2002)
    電影導演。南充人。原名粟多澤。1938年赴延安。曾入魯藝學習。后任魯藝實驗劇團演員。1947年在東北魯藝任教,并參加實驗劇團演出。1948年后任東北電影制片廠副導演。建國后,歷任長春電影片廠導演、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影協第四屆理事。導演的影片有《甲午風云》、《神秘的旅伴》、《黨的女兒》、《兵臨城下》等。

    楊鐘(1932-2012)
    南充人。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廣安縣委書記、人武部第一政委。武勝縣委代理書記、人武部第一政委。1979年任四川省副省長。1982年任林業(yè)部部長,兼任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后調任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

    閬中市
    落下閎(前140-前87)
    西漢天文歷算學家。巴郡閬中人。漢武帝時參加改革歷法的制定,創(chuàng)制落下閎渾儀,為古代重要宇宙觀“渾天說”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于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制定出中國歷法史上首部較完整、系統的新歷法《太初歷》。

    譙周(201-270)
    巴西西充(今閬中西南)人。劉備稱漢中王,任為司業(yè)。劉禪即位,任為太史,遷散大夫、光祿大夫。曾為典學從事,總領全州學者。曾勸后主降魏,受魏封為陽城亭侯。入晉,拜騎都尉、散騎常侍。精通經學,兼曉天文。

    黃權(?-240)
    巴西閬中人。初為郡吏,劉璋時任主簿,曾反對張松迎劉備入蜀之議。備克蜀,任護軍,建議奪取漢中,被采納。隨備東征孫吳,夷陵戰(zhàn)后因退路已斷,率部降魏,官至車騎將軍。卒后謚景侯。

    馬忠(?-234)
    巴西閬中人。初為郡吏,建安未舉孝廉。蜀漢后期歷任牂牁太守、丞相參軍、平尚書事。居官處事果斷,威恩并立,曾屢平叛夷。

    侯瑱(510-561)
    巴西西充國(郡治今四川閬中)人。家世為西蜀豪族。侯景之亂,隨豫章刺史蕭范入援建康,兵敗降景。復歸元帝,被授以南兗州刺史。常隨王僧辯征討,以功遷南豫州、江州刺史,封康樂縣公。陳朝建立,累進位至太尉。天嘉元年,都督諸軍平定王琳,改封零陵郡公,遷湘州刺史。次年病卒,謚壯肅。

    陳堯叟(961-1017)
    字唐夫。堯佐兄。閬州(今閬中)人。北宋端拱進士。授光祿寺丞、直史館,遷廣南西路轉運使,有善政,拜同知樞密院事。著《監(jiān)牧議》,述馬政之重要;預修國史。大中祥符五年(1012),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樞密使。九年(1016),以疾表求退位。卒,贈侍中,謚文忠。

    陳堯佐(963-1044)
    閬州閬中人。端拱進士。歷仕州縣,有政績。徙殿中丞、兩浙轉運副使、京西轉運使轉運使等。入為三司戶部副使,同修《真宗實錄》,擢知制誥兼史館修撰,拜給事中、參知政事。明道中,罷知永興軍。景祐四年(1037),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旋罷相致仕。自少好學,善古隸八分,筆力端勁,尤工詩。卒,贈司空兼侍中,謚文惠。

    鮮于侁
    北宋閬州(今四川閬中)人。第進士。為江陵右司理參軍,通判綿州,遷利州路轉運判官。左藏庫使周永懿守利州,貪虐不法,前使者畏其兇殘。侁捕其入獄,流于衡湘。蘇軾稱侁上不害法、中不廢親、下不傷民。實為“三難”。蘇軾赴獄,親朋皆絕交,侁往見,遂罷主管西京御史臺。哲宗即位,拜左諫議大夫。以疾授集賢殿修撰、知陳州。卒。

    張訥
    閬中人。由行人升御史。秉承魏忠賢意旨彈劾罷免趙南星等人,且請毀東林諸書院。深受忠賢寵信。任用其兄樸官至南京戶部尚書。崇禎時,兄弟并列名魏黨逆案。

    廖惠
    保寧(治今四川閬中)人。明正德中,與藍廷瑞、鄢本恕等率領川東農民起義。他自稱掃地王,廷瑞稱順天王、本恕稱括地王。聚眾十萬余,設四十八總管。在川東北和漢中、鄂西北等地作戰(zhàn),后被俘犧牲。藍、鄢投降明將洪鐘,被殺。

    韓娥(1345-?)
    明農民起義女英雄。保寧(今閬中市)人。幼時父母雙亡,叔母將其女扮男裝,取名韓關保。12歲參加起義軍,在軍中12年無人知為女。義父羅甲為其主婚,始贖歸本身。蜀藩王親自召見,并賜寶鈔以資褒獎。后人稱之為蜀中花木蘭記。

    王揖(1919-1986)
    閬中人。1937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同年到延安,先后入延安抗大、中央黨校學習。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安《新中華報》、延安《解放日報》編輯,《東北日報》副總編輯、總編輯、副社長。1952年后,歷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一書記,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局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新聞學會聯合會副會長。

    魯平(1927-2015)
    閬中人。194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農學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國福利會翻譯組組長和人事科科長,《中國建設》雜志社編輯室主任和副總編輯,國務院港澳辦公室綜合組組長、秘書長。1985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秘書長。1987年任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副主任,1990年任主任、黨組書記。1992年10月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

    肖秧(1929-1998)
    閬中縣人。194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華北局城市工作部干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北京市軍管會干事,北京電信局軍事接管組聯絡員,北京玻璃廠廠長、黨委書記、北京玻璃總廠廠長、黨委書記。1976年9月任國務院第九辦公室領導小組組長。1977年10月起任北京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等職。1984年任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兼市長。1988年任重慶市委書記。1992年10月在中共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1月任四川省委副書記、副省長。1993年2月當選為四川省省長。后調任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

    營山縣
    鄧錫侯(1889-1964)
    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四川營山縣回龍鄉(xiāng)人。曾先后出任過護國軍營長,川軍團、旅、師長,國民黨部隊第二十八軍軍長、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川康綏靖公署主任及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長官公署副長官。1949年9月通電起義,脫離國民黨政權。解放后,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水利部部長,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等職。是全國人大代表,國防委員會委員。

    王定國(1913-2020)
    營山人。謝覺哉夫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營山縣委婦女部部長、縣蘇維埃政府內務委員會主席。參加了長征。后參加西路軍前進劇團。1937年后任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管理科科長。1946年后,任延安市婦聯主任、中央法制委員會黨支部書記。建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黨委辦公室副主任。

    何其宗(1943-)
    營山縣人。196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后歷任師參謀長、師長、副軍長、軍長。1985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87年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次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晉升中將軍銜。1992年10月再次當選中央候補委員,11月任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

    蓬安縣
    張怡蓀(1893-1983)
    藏學家。原名煦。蓬安縣人。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1920年畢業(yè)后留校任教。繼受聘任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37年編纂出第一部藏漢辭書《藏漢集論詞匯》。抗日戰(zhàn)爭勝利時編成《藏漢大辭典資料本》,分裝十大冊,為國內藏漢辭書中資料最豐富的稿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四川省民族研究所顧問等職。主持編纂《藏漢大辭典》于1985年出版。

    蕭毅肅(1898-1975)
    蓬安縣人。1920年畢業(yè)于云南講武堂十二期,回川后在楊森部任排長、連長、營長,旋任吳行光師參謀長。1928年任郭汝棟部先遣司令。1930年任第三混成旅旅長,二十軍顧問。1934年任第四十三軍副軍長。1938年調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辦公室高級參謀,兼國民黨黨政軍聯合秘書處秘書長。1943年調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參謀長,次年調任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1945年國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勛章,美國政府先后頒贈嘉猷勛章、金葉自由勛章。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任重慶行營參謀長、重慶行轅副主任兼參謀長。1948年任國防部次長,1949年兼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參謀長,同年去臺灣,授陸軍二級上將軍銜。

    儀隴縣
    朱德(1886-1976)
    四川儀隴馬鞍場李家灣人。1909年在昆明入云南陸軍講武堂,參加同盟會。1911年講武堂畢業(yè)。同年10月在云南參加辛亥革命,任副官(連長),率部攻陷總督衙門。辛亥革命后參加援川軍,支援四川起義軍。1912年返回昆明,任講武堂軍事教官。1915年參加反對袁世凱的護國戰(zhàn)爭。1917年任旅長,在四川參加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的護法戰(zhàn)爭。1922年到上海、北京尋找中國共產黨。曾先后會見孫中山和陳獨秀。同年9月赴德國留學。同年冬結識周恩來,經他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因在柏林從事革命活動,兩次被德國當局逮捕。7月被驅逐出境,后赴蘇聯學習軍事。1926年夏回國。11月同楊闇公、劉伯承領導四川瀘(州)順(慶)起義。1927年初遵照黨的指示,到江西南昌創(chuàng)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任團長;4月兼南昌市公安局局長;8月參與領導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率部參加南征廣東。1928年4月率領南昌起義軍余部和湘南農軍一萬余人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合。5月正式成立紅四軍,任軍長、中共紅四軍前委軍委書記。同毛澤東一起指揮紅四軍挫敗了國民黨軍的“圍剿”和“會剿”,鞏固和發(fā)展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930年8月任紅一方面軍總司令。28日任中國紅軍總司令。1931年1月任中共蘇區(qū)中央局委員、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同年1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紅軍總司令。1932年6月兼紅一方面軍總司令。1933年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兼紅一方面軍總司令。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10月率中央紅軍長征。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繼續(xù)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同毛澤東、周恩來一起指揮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戰(zhàn)略轉移決定性勝利。1935年6月中央紅軍同紅四方面軍會合后,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進行了堅決的斗爭。1936年10月率紅二、紅四方面軍勝利到達甘肅會寧地區(qū)會師。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后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總司令)。同彭德懷等一起率領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940年5月返回延安,參與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工作,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國各抗日根據地的抗日斗爭。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作了《論解放區(qū)戰(zhàn)場》的軍事報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澤東領導和指揮了全國的解放戰(zhàn)爭,參與組織和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以及渡江戰(zhàn)役和解放西南、西北地區(qū)等戰(zhàn)役,徹底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全國勝利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二、第三、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

    南部縣
    張嶷
    三國時巴郡南充國(今四川南部縣)人。初為縣功曹。蜀后主時期歷為牙門將、越嶲太守等。在越嶲十余年,對夷族恩威并用,政績顯著,境內得到安定。后隨姜維出征陣亡,越嶲民夷為他立廟祭祀。

    李先復(1650~1728)
    字子來??滴跏荒辏?672)舉人,后三次會試落榜。清朝初期規(guī)定,舉人3次會試不中者,可以參加揀選知縣的考試。李先復以“體貌豐滿、言詞辯證、書法遒美、義理優(yōu)良”被選中。后官至工部尚書。故里在南隆鎮(zhèn)南6公里的浮津鋪。

    李鳴珂(1899-1930)
    革命烈士。南部縣人。1919年考入四川省高等蠶業(yè)學校,畢業(yè)后任南部縣實業(yè)部部長。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學習。1926年畢業(yè)任國民革命軍二十四師中隊長。1928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員兼軍委書記。1930年4月被叛徒出賣,19日就義于重慶朝天門。

    西充縣
    圭峰宗密(780-841)
    唐代名僧,佛教華嚴五祖。俗姓何,法名宗密。西充縣人。元和二年(807年)出家為僧。去世后謚號“定慧禪師”。是著名佛教思想家,主張“佛儒一源”,認為“頓悟資于漸修”、“師說符于佛意”。

    李乾德
    西充人。崇禎四年(1631)進士。以右僉都御史撫治湖南,守岳州。張獻忠陷城,他先逃避。以失地,貶官,永明王立,官兵部侍郎,巡撫川南。后占據嘉定,劉文秀陷城,與弟御史升德,俱投水死。

    羅綸(1876-1930)
    西充縣人。尊經書院院生。1902年赴長壽任教督。1906年與張瀾等創(chuàng)辦順慶中學堂,1908年赴成都任紳班法政學堂教務長,1909年為省咨議局副議長,與蒲殿俊領導川省立憲運動。1911年6月與蒲殿俊等創(chuàng)建四川保路同志會,任副會長兼交涉部長。1912年3月成、渝兩軍政府合并,任軍事參議院院長,不久選為國會議員,后任川北護國軍總參謀長,護國戰(zhàn)爭后,赴北京任國會議員。1921年回鄉(xiāng)。

    王纘緒(1885-1960)
    四川西充縣觀音鄉(xiāng)程真宮村人。國民黨陸軍上將。1980年考入四川弁目學堂,與劉湘、楊森等同學。曾參加辛亥革命和“四川保路同志軍”。1926年,王纘緒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第五師師長。1928年,劉湘整軍,他改任第二師師長兼四川鹽運使,駐守重慶,長達五年之久。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劉湘率部出川抗日。這時,王纘緒雖名義上還隸屬于劉湘,但人事、經濟已是自已掌握。1938年升任第二十九集團軍總司令。8月,行政院決定改組四川省政府,任命王纘緒為四川省主席。12月初,率部到達川軍第二十九集團軍駐扎地湖北襄陽、樊城、大洪山一帶。1940年3月1日,第二十九集團軍向北出擊。王纘緒親冒矢石,身先士卒,由某陣地向敵作外側包圍,督戰(zhàn)負傷。1942年3月初,第二十九集團軍奉蔣介石、李宗仁的命令調往第六戰(zhàn)區(qū),受第六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陳誠指揮。蔣介石升任王纘緒為第六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1947年,任重慶衛(wèi)戍總司令。到1949年12月,王纘緒出任西南第一路游擊軍總司令,簡稱“治總”。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通電起義后,自動取消了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西南游擊第一路剿匪總司令的職務。在成都文廟后街44號成立了成都市治安保衛(wèi)總司令部,自任司令。27日成都和平解放后。王纘緒即解除了成都市治安保衛(wèi)總司令部和他總司令職稱,將部隊及武器交給成都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移交后,以“年老”為詞,謝絕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交給他的工作。但黨和政府仍先后安排他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川西博物館館長??伤麉s于1957年,借到重慶治牙為名,潛赴深圳,企圖乘夜由羅湖橋越境,當即被邊防軍部隊逮捕歸案。1960年病死在監(jiān)獄。

    鮮英(1885-1968)
    愛國民主人士。西充人。 四川速成軍官學校畢業(yè)。1908年參加同盟會。1917年畢業(yè)于北京陸軍大學第四期。1920年后,任劉湘部師長、參謀長,四川行政督察專員,重慶復興面粉公司董事長,重慶新蜀報社、民主報社社長。1941年參加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后被選為民盟中央執(zhí)行委員??谷諔?zhàn)爭時期,他的住所“特園”成為民主人士活動的場所。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中共代表團常在此進行對外活動。建國后,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民盟第二屆中央委員。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于江震(1912-1967)
    四川西充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閬南紅軍游擊隊總指揮、升鐘寺獨立師師長、川陜軍區(qū)東路指揮部司令員、川陜蘇維埃政府秘書長、紅三十四軍副軍長兼第一師師長和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兼中共川陜省委干部隊隊長??谷諔?zhàn)爭時期,歷任中共川康特委組織部部長、川南工委書記。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部長。全國解放后,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組織部部長兼西南行政委員會人事部部長、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