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石棉縣
安順場渡口—紅軍在此強渡大渡河
以境內(nèi)富藏石棉礦,故名。1951年析冕寧、越西兩縣北部及漢源縣西部地置石棉縣。
-
郵編:625450
區(qū)號:0835
長征中的真實圖畫《安順場》黃鎮(zhèn)畫。安順場是長征路上發(fā)生著名戰(zhàn)役的地方。安順場瀕大渡河南岸,是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從這里渡河未成而失敗之處。這是一個河谷地帶,兩側(cè)是連綿數(shù)百里的高山,在這樣的深溝中,部隊極易為敵人伏擊包圍消滅。因此反動派曾叫嚷紅軍將蹈石達開復轍。
但紅軍以無比的英勇沖過去,占領了渡口,隨后南北兩岸夾河而上。以神速的行軍和勇猛的戰(zhàn)斗,飛奪瀘定橋。數(shù)萬紅軍勝利渡過大渡河。《安順場》一幅,作者以酣暢淋漓的筆墨,寫出了十八勇士(注:有說是十七勇士在連長熊尚林帶領下)渡河突擊的關鍵性時刻,畫面上亂云低壓,浪濤洶涌,一葉輕舟正無畏地沖向敵人扼守的對岸,令人想見當年戰(zhàn)火紛飛,紅軍氣奪山河的氣概。有關長征中的真實圖畫,見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所屬黑水縣的主頁。
1935年5月,紅軍強渡大渡河成功。圖為安順場渡口。
中國工農(nóng)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
賴寧紀念碑。1988年3月3日,賴寧在撲滅山林大火中壯烈獻身,年僅14歲。1990年石棉縣在他的母?!旅捩?zhèn)小學和石棉中學建造了賴寧塑像。
石棉之鄉(xiāng)(1957年)
在四川大渡河畔的叢山中,有一座新興的小縣城叫“石棉”。它的人口不過3450人。但附近豐富的石棉資源卻很引人注意,石棉質(zhì)量也非常優(yōu)良,紡織纖維占全部產(chǎn)品的一半以上。這里還采出長達128公分的、世界最長的石棉。全礦產(chǎn)量今年達到1952年的7倍,1962年還將比今年再多2倍。
石棉礦的一個采礦場。
開采下來的石棉由索道運到山下精選廠。
加工。
下工以后。
礦區(qū)的中心,以“石棉”為名的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