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網(wǎng)
朔州市人物
-
聶翁壹
- 姓聶,名壹,因年老稱翁壹。西漢馬邑(今山西朔州)人。常私運貨物出境與匈奴貿易。漢武帝欲反擊匈奴,令他偽裝私商暗通情報與匈奴單于,詐稱馬邑空虛可襲,以誘匈奴率兵入塞中伏,企圖一舉將其擊敗。匈奴單于率十萬騎入塞,發(fā)現(xiàn)其詐,中途退回。此后,匈奴絕和親,常入邊掠殺吏民,然雙方尚通關市。
-
張遼(169-222)
- 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字文遠。三國時曹操名將。初屬呂布,后歸曹操。從曹操攻袁譚、袁尚及烏桓,數(shù)有戰(zhàn)功。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親率十萬大軍攻合肥。張遼遂募集敢死士卒八百人,突入?yún)菭I,大敗吳軍。不久孫權撤軍,張遼又率精銳將孫權等圍困于逍遙津(合肥市區(qū)),幾乎生擒孫權。曹操賞其功,拜征東將軍。曹丕稱帝,封晉陽侯。后率軍攻吳,病死江都,謚剛侯。
-
尉遲恭(585-658)
- 朔州善陽(今山西朔州)人。字敬德。隋末從軍。以后為劉武周偏將。李世民擊劉武周,尉遲恭降唐。參加討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戰(zhàn)功卓著,曾數(shù)次救李世民脫險。唐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射殺齊王李元吉。貞觀元年(627年),拜右武侯大將軍,賜爵吳國公。旋授涇州道行軍總管,率軍擊敗突厥,后出任襄州都督等職,改封鄂國公。晚年篤信方術,以聲樂自娛。卒,謚曰忠武。陪葬昭陵。
-
鄭相公
- 朔州衛(wèi)(今山西朔州)人。正德九年(1514)進士。官御史。世宗嗣位,力言不可加興獻帝皇號,嘉靖時,任遼東按察使、通政參議、大理寺丞、南京太仆少卿。三年(1524)帝欲尊親生父親稱考興獻帝,立廟宮中。他偕同官力爭不可,偕廷臣伏闕哭諫。時爭“大禮”諸御史中,他言最切中。受廷杖復職。因病棄官歸。后詔用不赴,卒。
-
戎子和(1906-1999)
- 平魯(今山西朔州)人。山西大學肄業(yè)。1936年參加犧盟會。曾任犧盟會執(zhí)行委員會常委,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副主席兼財政廳廳長,華北人民政府財政部部長。建國后,歷任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書記,中央財政金融學院院長、黨委書記。
-
王家屏(1538-1603)
- 大同山陰人。隆慶進士。授編修,預修《世宗實錄》,萬歷時,歷官侍講學士、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參預機要。每議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隨。十九年王錫爵省親歸鄉(xiāng)里,遂為首輔。惟誠秉公,百司執(zhí)事,一無所撓。性忠誠,好直諫。冊立儲君日期數(shù)改,中外議論紛紛。家屏力請實踐許諾,以塞眾口,帝不悅,屢乞歸。卒年六十八,贈少保。
-
麻貴
- 大同右衛(wèi)(今山西右玉)人。由舍人從軍,積功至都指揮僉事,充任宣府游擊將軍。隆慶中,升大同新嚴保參將,寇入,拒戰(zhàn)有功。萬歷時,歷任大同副總兵、右都督、遼東鎮(zhèn)守。曾討平哱拜反,赴援朝鮮抗倭。托病辭官歸。為將屢有戰(zhàn)功。時稱良將。
-
麻錦
- 貴兄。少從父行軍作戰(zhàn),有戰(zhàn)功。歷官宣府擊將軍、大同參將。有勤王功。隆慶初,進大同副總兵。與弟貴并有保境功。卒于宣府游擊總兵官。麻氏多將才。人因此比為鐵嶺李氏,曰“東李西麻”。
-
麻承勛
- 錦子。歷官遼東副總兵、都督僉事、南京后府僉書。
-
麻承恩
- 錦從子。歷任都督同知、宣府、延綏、大同總兵官。以勇力聞名。后起用赴援遼東。屢退避,下獄論死。詔繳納馬匹可免罪,遂家破。
-
郭崇(908-965)
- 初名崇威。應州(今山西應縣)人。沉默寡言,有方略,以勇力應募為卒。后唐時,為應騎軍都校。劉知遠起兵,為前鋒。從郭威平河中,以戰(zhàn)功升果州防御使、領護圣右?guī)贾笓]使。加同平章事,恭帝嗣位,加檢校太師。宋初,加兼中書令。卒,太師。
-
郭守璘
- 崇子。其妻即明德皇后之姊。為洛苑副使。其子允恭,以父任授殿直,其女為仁宗皇后。天圣三年(1025),詔贈守璘太尉、寧國軍節(jié)度使,允恭為太傅、安德軍節(jié)度使。后加贈守璘永清軍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允恭為忠武軍節(jié)度使兼侍中。
-
宋仁宗郭皇后
- 應州金城(今山西應縣)人。天圣二年(1024)立為皇后。與尚美人等爭寵,仁宗怒而廢后。詔封為凈妃、玉京沖妙仙師,賜名清悟,居長寧宮,死后,追復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