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市名勝古跡
麗江市
- 麗江古城
-
在縣城。占地1.5平方公里,以四方街為中心,古城整體原貌保存完整,城始建于宋末,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年)忽必烈南征,曾駐扎于此,至今還保留了一些蒙語地名。明時,城中居民達千余戶,世襲土司木氏宮闕樓閣更顯富麗。徐霞客游歷麗江時描述道:“民房群落,瓦屋櫛比,宮室之麗,擬于王者?!薄T诒币老笊?,西枕獅山,不筑城墻,清澈的玉泉水分東、西、中三股流入城中,又分成無數(shù)支流,繞街穿鎮(zhèn),入墻過屋,淌遍小街窄巷,形成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宜人景象。古城石橋密布,大街小巷路面亦用彩花石鋪成;城中房舍多為三坊一照壁,也有不少四合院,院內(nèi)喜植花卉。
老街景一
老街景二
華坪縣
中心鎮(zhèn):仙人洞、豐家龍洞
永勝縣
- 觀音箐
- 在永勝縣城東約2.5公里的壺山下。為高山中一幽谷。谷底流出清泉,涼意襲人,四時不絕,故又名靈源箐。有明清建筑觀音閣、人字閣、真武閣、摩云亭、三圣宮等寺觀,依山就勢,掩映林間。觀音閣后壁鐫有觀音像,高1.78米,是滇西北的避暑勝地。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象山風景區(qū)
- 在縣城北、玉泉東畔。因山形如象而名,海拔2704米,南與獅山相依。山上有石道可循,凡2280米,名“長壽路”,沿途建有鑒雪亭、松韻亭、思思亭、呼呼亭、山美孔坊、吉多坊等建筑。
- 普濟寺
- 在縣城西6公里普濟山。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山門、護法堂、大殿、南北廂房等建筑組成。大殿重檐歇山頂,因頂覆銅瓦而名銅瓦殿,殿面闊22.85米,進深20.3米,銅瓦面積464平方米,為云南目前保存的唯一銅瓦建筑,寺內(nèi)有兩棵古海棠樹,古樸蒼勁。
- 文峰寺
- 在縣城西南文筆峰山。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乾隆四年(1739年)、道光八年(1828年)增修,原有大殿5座,僧房24院,規(guī)模居麗江喇嘛寺院之首?,F(xiàn)存大殿為三重檐樓閣式建筑,面闊22.66米,進深20.2米,頂作四角攢尖頂亭閣。
- 北岳廟
- 在縣城北15公里的玉龍村。始建于唐大歷十四年(779年),后經(jīng)歷代修葺?,F(xiàn)廟占地2329平方米。大殿單檐歇山頂,內(nèi)供三多神像?!叭唷笔羌{西族傳統(tǒng)的保護神。南詔王異牟靈封五岳四瀆,北岳即此;元世祖又敕封為“大圣北岳定國安邦景帝”;廟內(nèi)存碑數(shù)通,并存有一株唐柏。
- 老君山
- 在石鼓鎮(zhèn)以北50公里瀾滄江與金沙江之間。海拔4376米。老君山峰頂是一片寬闊平坦的草地,分布著形狀各異的數(shù)十個水潭,有“九十九龍?zhí)丁敝Q,湖水清澈。
- 玉龍雪山#
- 在縣城西北約10公里。橫斷山脈南段的著名山地。全山十二峰,如擎天玉柱,并排聳立在金沙江東側(cè)。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山頂終年積雪,宛如晶瑩的玉龍橫臥山巔,故名。植物依不同海拔和氣候分布。
- 云杉坪
- 在縣城北50公里玉龍雪山東側(cè)綠雪峰下。海拔3380米,周長2.5公里,暖時芳草青青;寒時白雪皚皚;坪周是參天云杉,棲息著許多珍禽異獸。綠雪峰迎面突兀拔起,高出坪面1822米,其旁聳立著氣勢磅礴的鐵杖嶺、老人山。是著名高山自然景觀和生物資源保護區(qū)。
- 玉峰寺山茶
- 在縣城北15公里的玉峰寺大殿側(cè)院內(nèi)。俗稱萬朵山茶。寺為喇嘛寺,在玉龍雪山山麓,建于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寺內(nèi)的山茶,相傳植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4),有“云南山茶甲山下,麗江山茶甲于滇”之稱。此樹原是兩棵并立的山茶,后主莖合而為一。今鐵桶般粗的主莖已岔出眾多枝干,盤纏交錯,成為一堵3米多高、4米多寬的“花墻”。每年2-4月間,山茶花頂著風雪爭相怒放,先后要開十余批,總共上萬朵。
- 石鼓渡口
- 在縣城西68公里的金沙江上。江畔有一青石碑,為明嘉靖年間(1522-1566)麗江土知府木高進軍土蕃凱旋后刻文紀功而立。因石碑圓而厚,呈鼓形,故名。江水自青藏高原滾滾而來,被海羅山崖阻擋,急轉(zhuǎn)東北,形成著名的“長江第一灣”。此處江面寬闊,水勢緩和,宜于擺渡,相傳諸葛亮“五月渡瀘”、忽必烈“革囊渡江”均在此。1936年4月,賀龍等率領(lǐng)紅二方面軍在此渡江北上。
- 麗江壁畫
- 分布于縣城及其附近十余處佛寺和道觀的內(nèi)壁上。保存較好的為城北5公里白沙村的大寶積宮、琉璃殿、大定閣和龍泉村的大覺宮等處,是明初至清初約350年內(nèi)當?shù)赝了灸臼险埉嫻り懤m(xù)繪制的。內(nèi)容多為宗教題材。色彩鮮明,姿態(tài)各異,形象逼真,大部分出自漢、藏、納西、白等族畫工之手。
- 虎跳峽
- 在石鼓東北約50公里。金沙江到石鼓后急轉(zhuǎn)北流,切斷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形成壯麗的大峽谷。自橋頭鎮(zhèn)至大壩鎮(zhèn)間,峽長約16公里,山嶺高出江面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深的峽谷之一。谷底狹窄,江面寬僅30-60米,傳說有巨虎一躍而過,因此得名。江水奔騰咆哮,沖過7個陡坎,上下峽口落差達170米。
- 黑龍?zhí)?dd>
在象山腳下。潭面寬闊,碧水澄澈,玉龍雪峰倒映其間。堤上綠樹蓊郁。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此建龍神祠,乾隆題“玉泉龍神”封號,故又名“玉泉”。潭中建得月樓。
- 五鳳樓
- 縣城北黑龍?zhí)杜稀S址Q法云閣。原在縣城西北的芝山福國寺內(nèi),1979年遷此。平面呈方形的三重檐多角木結(jié)構(gòu)建筑,高17米,面闊與進深各約18米。一、二、三層分別有八、十二、四個飛檐角,像5只鳳凰亭亭玉立,故名。樓內(nèi)天花板彩繪太極圖、龍鳳呈祥等圖案,造型獨特,結(jié)構(gòu)精巧,是納西、藏、漢等族工匠共同建筑。初建于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收有明熹宗所賜藏經(jīng)一部。清同治年間(1862-1874)毀于兵火,光緒八年(1882年)喇嘛僧重修。
寧蒗彝族自治縣
- 瀘沽湖
- 在縣城北69公里的落水村以東,西北部分屬四川省鹽源縣。面積5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2609.7米,平均水深40米。湖水東通打沖河。盛產(chǎn)鯉魚等。湖灣迂回,青山環(huán)抱。湖中有3島,大者為阿侯島,面積約5000平方米;其次為木侯島、左所島。居住在湖畔的是納西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