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出在线播放p,嫖妓国产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隔壁老王,91天仙tv国产福利精品

    <s id="d9td6"></s>

    溫州市人物

    溫州市

    夏承燾(1900-1986)
    詩人、詞學研究家。浙江溫州人。1918年溫州師范畢業(yè)。1921年到北京,后回浙江開始研究中國詞學。從1930年起,任之江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建國后,歷任杭州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協(xié)理事、作協(xié)浙江分會副主席。1981年后任中國韻文學會名譽會長、《詞學》主編等,被稱為當代“詞學大師”“一代詞宗”。他的詩詞獨具一格,俊逸清雄。

    王起(1906-1996)
    教授。溫州人。1929年畢業(yè)于中央大學國文系。建國后,歷任中山大學教授、中文系主任。專于中國古典戲曲研究,尤長于元曲的研究。

    夏鼐(1910-1985)
    考古學家。溫州人。1934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歷史系。1941年英國倫敦大學研究生畢業(yè),獲考古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曾任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專門委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建國后,歷任浙江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國家文物委員會主任委員。是第二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新中國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導者和組織者。五十年代曾率隊在輝縣、長沙和黃河水庫區(qū)等地進行重要考古發(fā)掘。1956年主持了北京明定陵的發(fā)掘工作。1974年對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發(fā)掘進行現(xiàn)場指導。先后被授予英國學術院、德意志考古研究所、意大利遠東研究所通訊院士,瑞典皇家文學歷史考古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池寧(1914-1973)
    電影美術設計師。浙江溫州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華年影業(yè)公司美術師。1942年后,任蘇北新四軍軍部魯藝工作團教員、上海電影實驗工場美工師。1949年后,任上海市軍管會文藝處電影室副主任。1954年赴蘇聯(lián)莫斯科電影制片廠實習。1956年回國后,歷任北京電影制片廠美工師、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主任。曾擔任《祝?!贰ⅰ读旨忆佔印?、《革命家庭》、《早春二月》(合作)等影片的美術設計。

    李人?。?914-1999)
    溫州人。1939年參加新四軍。曾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供給部部長、新四軍財經(jīng)部副部長、蘇皖邊區(qū)政府財政廳副廳長、中共中央華東局財政經(jīng)濟委員會工礦部部長。建國后,歷任燃料工業(yè)部石油工業(yè)部副部長、建筑工程部部長、國家計委副主任、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董事長。

    谷超豪(1926-2012)
    數(shù)學家。溫州人。1948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數(shù)學系。1959年獲蘇聯(lián)莫斯科大學博士學位。歷任復旦大學教授、數(shù)學研究所所長、研究生院院長、副校長,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物理學部委員。專于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shù)學物理。

    葉永烈(1940-2020)
    科普小說家、傳記文學家。浙江溫州人。1957年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在校時開始寫科學小品。為《十萬個為什么》化學分冊撰稿。畢業(yè)后任上??平屉娪爸破瑥S編導。1981年調上??茀f(xié)從事專業(yè)寫作。次年被選為世界科幻小說協(xié)會理事。新時期以來創(chuàng)作數(shù)量極多,有科幻小說集《球場外的間諜案》等五十多種,中篇小說《小靈通漫游未來記》獲全國第二次少兒文藝獎,是其代表作。近年來,他的傳記文學創(chuàng)作甚豐,著有《高士其爺爺》、《中國科學明星》、《神行者》、《國球三十年》、《傅雷一家》、《消逝的琴聲》、《“四人幫”興衰》、《陳伯達其人》、《紅色的起點》、《藍蘋外傳》、《張春橋浮沉史》、《王洪文浮沉史》等二十余種。

    瑞安市
    高明(約1305-1359)
    瑞安人。元至正進士,授處州錄事,后改調浙東。平反冤獄,人稱神明。轉江南行省掾,數(shù)忤權勢,又除福建行省都事。后寓鄞縣櫟社,以詞曲自娛,作《琵琶記》傳奇。明初,太祖聞其名召之,以病辭,后卒于寧海。

    卓敬(?-1402)
    溫州瑞安人。明代名臣。洪武進士,任戶科給事中。耿直敢諫,剛正不阿,歷官至戶部侍郎。建文初,密疏言燕王朱棣封藩北平,兵馬精強,宜徙封南昌,以便控制。未被采納。朱棣即位后,命下獄,以憐其才能,遣人勸說,欲其效忠。不屈被殺,夷三族。學識淵博,天文、輿地、兵刑無不研究。朱棣嘗嘆道:“國家養(yǎng)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

    姜立綱(1444-1498)
    溫州府瑞安縣人。七歲以能書命為翰林院秀才。明天順七年(1463年)授中書舍人。歷官至太仆寺少卿。善楷書,清勁方正,自成一家,宮殿碑額多出其手,中書制誥悉宗其體,并嘗為日本國門書匾。法書風行天下,稱為“姜字”。

    黃體芳(1832-1899)
    浙江瑞安人。同治進士。官歷翰林院侍讀學士、內閣學士至兵部左侍郎。屢上疏論時政得失,以敢言著名,與宗室寶廷、張之洞等合稱翰林四諫。光緒中,先后上疏論皇子承繼大統(tǒng)及中外交涉得失;參劾尚書賀壽慈、駐俄使臣崇厚等大臣誤國。中法戰(zhàn)爭時,建議索還琉球,經(jīng)劃越南,又劾李鴻章治軍無效,得罪貶降。光緒二十五年卒。

    伍獻文(1900-1985)
    生物學家。浙江瑞安人。1927年畢業(yè)于廈門大學動物系。1932年獲法國巴黎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曾任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院院士,中央大學生物系主任,復旦大學、江蘇醫(yī)學院教授。建國后,歷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湖北省第四屆政協(xié)副主席和第五、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魚類學會名譽理事長。是第三、六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是我國魚類學和水生生物學奠基人之一。

    趙超構(1910-1992)
    瑞安人。1930年畢業(yè)于中國公學大學部經(jīng)濟系。曾任重慶《新民報》副總主筆。后參與創(chuàng)辦上?!缎旅駡蟆?,并任副總主筆兼總編輯。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建國后,歷任《新民報》總主筆,新聞晚報社社長,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第三屆副主席。是第一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七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從事新聞工作五十余年。

    黃宗江(1921-2010)
    劇作家。瑞安人。燕京大學肄業(yè)。1941年后任上海劇藝社、重慶中國藝術劇社演員北平藝術館,上海清華影片公司編劇。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華東軍區(qū)政治部創(chuàng)作員、總政治部文工團編導、八一電影制片廠編劇。作品有話劇劇本《大團圓》,電影文學劇本《?;辍罚ㄅc人合作)、《農奴》、《柳堡的故事》(與人合作)等。

    黃宗英(1925-2020)
    女作家、電影演員。瑞安人。曾任上海同華劇社、北平南北劇社、北平中央電影三廠、上海昆昆侖電影公司演員。建國后,任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曾在《烏鴉與麻雀》等影片中飾演角色。著有報告文學《小木屋》,散文集《星》等。有《黃宗英報告文學選》。是文學家馮亦代夫人,黃宗江妹。

    樂清市
    王十朋(1122-1171)
    溫州樂清人。字龜齡,號梅溪。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進士第一。孝宗即位,知嚴州(浙江建德東)。又入為起居舍人、侍御史等職。屢次建議整頓朝政,起用抗金將領,力陳抗敵恢復大計。后出知饒州(江西鄱陽縣)、夔州(四川奉節(jié)縣)等地。均有政績。每去任,民涕泣相留,為立生祠。以龍圖閣學士致仕,命下而卒。謚忠文。詩文剛健曉暢。

    劉黻(1217-1276)
    樂清人。淳祐十年(1250),入太學,相繼兩次率太學生伏闕上書抨擊朝政之失,替罷官的董槐、程公許等鳴冤。又疏諫理宗游幸而忘憂。咸淳三年(1267),拜監(jiān)察御史。極論降內批,降恩澤之濫。八年(1272),拜刑部侍郎。次年,試吏部尚書,兼工部尚書。元兵陷臨安,趙昰、趙昺二王入海,派兵迎黻輔政,途中病死。

    章綸
    樂清人。正統(tǒng)四年(1439)進士。授南京禮部主事。景泰初,任儀制郎中。國家多事之秋,他??犊撌?,曾上太平十六策,語頗切至。五年,鐘同上疏言立皇太子事。過兩天,他亦抗疏言修德弭災十四事。帝大怒,立捆其與同并下獄。英宗復位,提升為禮部右侍郎。性亢直,不能隨俗。石亨、楊善共論其短,調至南京。成化中,被給事中朱清、御史楊智、僉事御史高明等彈劾,復轉任禮部右侍郎。戇直敢言,不為當事者所喜。為侍郎二十年,不得升遷。請老去。久之死。贈南京禮部尚書,謚恭毅。

    陳虬(1851-1903)
    溫州府樂清人。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舉人。十八年,著《治平通議》,提出“富之策”、“強之策”及“治之法”四十多條,內容包括設立銀行、發(fā)行公債、推廣商務、設立議院、廣開言路、建造鐵路和炮臺等事。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在北京參加康有為組織的保國會,又在浙江發(fā)起保浙會。同時回浙江,在瑞安創(chuàng)辦利濟醫(yī)院、利濟醫(yī)學堂。

    倪文亞(1902-2006)
    樂清人。大夏大學教育科畢業(yè)。1928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碩士學位。曾任大夏大學、暨南大學教授兼系主任,三青團中央團部訓練處處長、組織處處長、常委干事,國民黨中央青年部部長。到臺灣后,歷任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革命實踐研究院”副主任,臺灣“立憲法”副院長、院長。是國民黨第六、七、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常委。

    龍港市
    永嘉縣
    吳表臣
    永嘉人。北宋大觀進士。歷右正言,左司諫,兵部、禮部侍郎,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等。時秦檜欲遣使赴金議地界,指政事堂說,歸來可坐此。表臣不答。以議大禮忤檜意,罷去。不久起知婺州。后家居數(shù)年。為人剛直,敢言無所畏避。晚年號湛然居士。年六十七而卒。

    張闡(1091-1164)
    永嘉人。宣和進士。紹興十三年(1143),遷秘書郎兼國史院檢討官。不附秦檜,遂罷去。三十二年(1162),權工部侍郎兼侍講,疏論十事,皆切中時務。隆興元年(1163),金求和議,力陳有六害以拒和。擢工部尚書兼侍讀。屢引疾乞歸。隆興二年(1164)上奏,稱許和則忘祖宗之仇。居家逾月卒,贈端明殿學士。

    許及之(?-1209)
    溫州永嘉人。隆興進士。歷知分宜縣、宗正簿等。紹熙元年(1190),除淮南轉運判官兼淮東提刑。坐事貶秩,知廬州。寧宗即位,擢吏部尚書兼給事中,為同知樞密院事。嘉泰二年(1202),參知政事,進知樞密院事兼參政。謫泉州居住,卒。

    薛叔似(?-1221)
    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居永嘉。太學出身。叔似素仰慕朱熹,曉天文、地理、鐘律、象數(shù)之學。入對,勸孝宗不可茍安江左。除樞密院編修官。光宗初即位,條陳謀國者畏敵太過。歷江東、湖北轉運判官,知贛、廬州及隆興府,吏部侍郎兼侍讀,京湖宣諭使。除兵部尚書、京湖宣撫使。自劾委任失當,奪職。被劾,謫居福州。卒,贈銀青光祿大夫,謚恭翼。

    葉適(1150-1223)
    字正剛,哲學家。溫州永嘉人。晚年居郡城松臺山下生姜門外水心村,人稱水心先生。南宋淳熙進士。歷官至吏部侍郎。開禧二年(1206年)金兵南侵,屢派兵襲擊江北金軍,立有戰(zhàn)功。于哲學、史學、文學、政論等方面均有較大成就。為永嘉學派代表人物。

    陳宜中
    永嘉人。南宋寶祐中,在太學同黃鏞等六人上書抨擊丁大全,稱為“六君子”。廷試第二,累官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賈似道喪師,他以為似道死,疏劾其誤國罪。拜右丞相。與王爚不合。張世杰與元兵戰(zhàn),他未督師,諸將無統(tǒng)帥,導致兵敗。京師學生伏闕上書痛斥其罪,遂去位,旋為右相,請遷都,太皇太后不允。元兵至皋亭山,他宵遁歸里,陸秀夫召之入閩。益王立,復為左丞相。井澳之敗,他走占城。后元兵攻占城,去暹國而死。

    戴慶炣
    溫州永嘉人。淳祐十年(1250)進士及第。召試館職。開慶元年(1259)任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無所作為。未幾,終以守本官致仕。卒,贈資政殿大學士。

    黃淮(1367-1449)
    永嘉人。洪武末進士。授中書舍人。成祖即位,命備顧問,機密重務全都得知。即而入直文淵閣,任翰林編修、侍讀、右春坊大學士。帝北巡,命輔皇太子監(jiān)國。因事關監(jiān)獄十年。仁宗即位,任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與楊榮等同掌內制。洪熙元年(1425)官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宣德二年(1427),因病請求休養(yǎng)。英宗立,再入朝,性格果斷,善于辦事。然肚量狹小。同僚有小過,則上報于帝。正統(tǒng)十四年死。謚文簡。

    張璁(1475-1539)
    后賜名孚敬,永嘉人。鄉(xiāng)舉試不第。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世宗議追崇親生父親興獻王、母親獻王妃為帝后號。璁數(shù)上疏,且著《大禮或向》,迎合帝意,力折廷臣,仕至華蓋殿大學士。為人剛明果斷,不避嫌怨。持身廉潔,痛惡贓吏,一時請托賄賂之路斷絕。性狠毒,報復心重。想力破人臣私黨,而自己先成為黨魁。議“大禮”十余條,他為禍首。卒,謚文忠,贈太師。

    王瑞栴
    永嘉人。天啟五年(1625)進士。授蘇州推官,兼理兌運,調劑得宜。崇禎中,任湖廣兵備僉事,駐襄陽。主討張獻忠。張獻忠請求招安歸順,熊文燦同意,而王瑞栴認為不可。張獻忠復起,具列上官姓名及取賄月日,而題末曰:“不納我金者,王兵備(王瑞栴)一人耳。”由是名大著。福王時,用為太仆少卿。清兵盡占閩地,避入山中。有人欲推薦令出仕,便從容自盡。

    張肇騫(1900-1972)
    植物學家。永嘉人。1926年畢業(yè)于東南大學生物系。1932年至1934年先后在英國皇家植物園和愛丁堡植物園學習。1934年回國,曾任廣西大學、浙江大學副教授,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研究員兼北京大學教授。建國后,歷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代所長,中科院生物學部委員。長期從事植物學研究工作。對華南植物資源的考察、開發(fā)和華南植物所的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邱清泉(1902-1949)
    長期擔任國民黨軍隊號稱“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軍長和“王牌兵團”第二兵團司令官,系蔣介石的親信將領。在淮海戰(zhàn)役中,他頑抗到底,飲彈喪命,后被國民黨政府追贈為上將。丘清泉多年從事軍事教育工作,善“論兵”,寫過《教戰(zhàn)一集》、《教戰(zhàn)二集》、《軍隊生活教育》、《建軍叢論》等軍事著作。

    洞頭區(qū)
    平陽縣
    朱熠(?-1269)
    溫州平陽人。端平二年(1235),武舉第一。歷監(jiān)察御史兼崇政殿說書、右正言、侍御史、左諫議大夫等。在任時彈劾最多,一時名士徐清叟、馬廷鸞等皆給免。景定初,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兼太子賓客。屢被論罷,驅之還鄉(xiāng)。旋卒。

    弘一法師(1880-1942)
    溫州府平陽人。俗姓李,名文濤,字叔同。出身鹽商家庭,為蔡元培得意門生。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留學日本,學習西洋繪畫、音樂,與歐陽予倩等創(chuàng)立最早的藝術團體春柳劇社,主演話劇《茶花女》、《熱血》等。在日本加入同盟會,支持孫中山民主革命?;貒螅仍诒毖蟾叩裙I(yè)專門學校任圖案科主任教員。辛亥革命后,和柳亞子在《太平洋報》報社工作。歷任上海城東女學、浙江兩級師范、南京高等師范美術、音樂教師。民國7年(1918年),出家杭州虎跑大慈寺,法名演音,號弘一。民國17年冬入閩,居泉州十四載,足跡踏遍閩南各剎。所到之處,必留墨跡題刻。工詩詞和書畫篆刻。

    謝俠遜(1888-1987)
    中國象棋名手。平陽人。五歲開始學棋。1916年后任上?!稌r事新報》、《象棋》專欄編輯。1918年獲上海中國象棋個人賽冠軍。1912年開始在上海收集古棋譜,校正、編輯出版了《象棋譜大全》,并將中國象棋棋譜翻譯成英文。1925年首創(chuàng)象棋大掛盤,推動群眾象棋賽。1929年在上海創(chuàng)立萬國象棋會??箲?zhàn)初期,赴南洋各地進行象棋義賽,為抗日籌款。建國后,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象棋協(xié)會副主席。著有《象棋譜大全》、《新編象棋譜》、《象棋指要》等。

    蘇步青(1902-2003)
    教育家、數(shù)學家。平陽人。1931年獲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研究院理學博士學位?;貒?,任浙江大學教授、數(shù)學系主任。建國后,歷任浙江大學教務長,復旦大學教授、校長、名譽校長,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shù)學部委員,第七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創(chuàng)立了具有特色的微分幾何學派,開創(chuàng)了計算幾何的研究方向。

    蒼南縣
    文成縣
    劉基(1311-1375)
    處州府青田(浙江文成縣)人。字伯溫。元至順進士。因反對招撫方國珍被降職。后雖仍起用,因見元政府腐敗,棄官還鄉(xiāng)。朱元璋起兵,應聘至南京。提出時務十八策,勸朱元璋脫離韓林兒,征伐陳友諒。參與機要,佐定天下。明初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明洪武三年(1370年),授開國翊遠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次年歸老還鄉(xiāng)。后為胡惟庸所讒。洪武八年憂憤而死。謚文成。

    劉璟
    劉基次子。年少即有學問。谷王到封地,提拔他為左長史。議論事情侃侃而談,尤喜談論兵法,依賴他的計策謀劃,討平葉丁香叛亂?!熬鸽y”兵起,他獻征討燕王十六策,不用。帝令他參李景隆軍事。景隆兵敗,他歸鄉(xiāng)里。成祖即位,召他不至,逮到京城,猶稱成祖為殿下。下獄,自盡死。

    泰順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