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續(xù)3)
我國各族的發(fā)式
唐代發(fā)式。
理發(fā)是一種藝術,這是上海百樂理發(fā)店理發(fā)師黃家寶的信條。
劉海式。
風涼式。
發(fā)髻式。
苗族。
侗族。
傣族。
黎族。
朝鮮族。
土族。
藏族。
彝族。
維吾爾族。
工藝美術
代表一百零六個工藝美術行業(yè)的三百三十九名藝人七月間在北京舉行了會議,不少身懷絕技的老藝人在這次“群英會”上交流了技術經驗,討論了工藝美術生產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會外還展出了他們的帶來的兩千多件精美作品。
會議休息的時候。
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沈從文(左)為藝人代表講解我國古代絲織精品。
上海面塑藝人趙潤明(五十七歲)表演面塑。
朱德副主席參觀展覽會。
景泰藍老藝人李慶祿(六十八歲)向劉秀珍傳授掐絲上花技術。
杭州藍花巾。
天津繡衣。
無錫泥人。
自貢竹扇。
宜興陶缸。
內蒙皮靴。
石灣陶器。
壽山石雕。
嘉定草編。
福建竹籃。
揚州絨人。
北京景泰藍。
蘇州繡畫。
新疆維吾爾族花帽。
天津地毯。
右起:“風箏魏”魏元泰(八十五歲),地毯藝人馬金臺、滿族絹花藝人金玉林(六十五歲),維吾爾族樂器藝人艾依沙比提。
陶瓷采繪藝人周湘甫(右第二人)。
朝鮮族針織藝人金順一。
蒙古族金銀制品藝人桑吉那木吉拉(五十五歲)。
藏族提花藝人板登斯。
陶器藝人任淦庭(六十九歲)。
漆器藝人李芝卿(右,六十三歲),左為漆器專家沈福文教授。
刺繡藝人(自左至右):廖家慧(六十歲)、朱佩、撒尼族昂琪珍(五十八歲)。
牙雕藝人王彬(八十五歲)。
維吾爾族制帽藝人夏力漢阿不拉。
竹編藝人龔玉璋(六十二歲)。
回族刻磚藝人劉鳳鳴(六十八歲)。
“泥人張”張景祜(六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