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續(xù)2)
東方歌舞
在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春節(jié)其間,新近建立的東方歌舞團為首都觀眾演出了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二十多個國家的歌舞節(jié)目。
東方歌舞團目前已經(jīng)學習了二十三個亞、非、拉丁美洲國家八十多個歌舞節(jié)目,它將更多地學習各國人民藝術的長處,為進一步加強我國人民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促進文化交流服務,并在我國萬紫千紅的藝術園地里增添了新的花朵。
著名歌唱家王昆演唱歌曲。
孔雀舞(中國)。
八木小調(diào)(日本)。
贊王歌(尼泊爾)。
“薩巴代歐”(古巴)這是古巴典型的農(nóng)民舞蹈。
罐舞(錫蘭)。
“班內(nèi)”(印度尼西亞)是巴厘舞蹈的一種。這個舞蹈也經(jīng)常作為晚會的第一個節(jié)目,用以表示對觀眾的祝福。
共飲一江水。張均飾緬甸姑娘,刀美蘭飾中國姑娘。
塔吉克舞(蘇聯(lián))表演者阿依杜拉。
百花園中的仙女(柬埔寨)。
“歡喜”(朝鮮)表演者崔美善。
青春、健美和力量—漫談我國體操運動
運動健將佘淑勤的平衡木分腿跨跳。
運動健將葉貽達自由體操中的一個動作—水平支撐。
運動健將戚玉芳在平衡木上的一個動作。
運動健將于烈峰的兩個動作。圖為雙杠,前空反下。
圖為鞍馬,正交叉。
運動健將阮國良的吊環(huán)動作:水平十字。
運動健將徐泰明在單杠上作反背大回環(huán)。
自由體操,佘淑勤。
武術
武術是我國傳統(tǒng)的健身運動項目之一。按其歷史來說,大約流傳了2千多年,流行地區(qū),遍及全國各省?,F(xiàn)在,武術已成為我國體育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許多省市都成立了武術協(xié)會,從事武術的整理研究工作。并常舉辦各種比賽,交流經(jīng)驗,提高武藝。
舞劍。
蹬腿后扎槍。
雙拳箭彈。
虛步肩背棍。
騰空提膝下截刀。
“敗中取勝”。
風箏
風箏是中國的一種民間玩具,根據(jù)古書記載,風箏的歷史可推到兩千多年前,不過那時是用薄木片做的,叫“木鳶”,軍事上也用它作為工具。古書上就有“公輪般為木鳶以窺宋城”的話。大概是憑借風力,放出木鳶,傳遞信號和消息。后來發(fā)明了紙,就用紙代替了木片做成紙鳶。五代(公元十世紀)時又有人把竹哨系在紙鳶上,引線乘風為戲,風入竹哨,聲如箏鳴,因此稱為風箏,而成為民間廣泛愛好的玩具了。
民間玩具
民間玩具是我國的民間藝術中的一種。民間藝人土生土長,他們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生活氣息很濃厚,同樣的題材卻創(chuàng)造出千變?nèi)f化的形象。這種藝術的變形和夸張既以現(xiàn)實的為根據(jù),它的用色和造型又相互呼應,不死板地模擬自然。它用強烈的顏色,組織成各種艷而不俗的明快色調(diào),形成優(yōu)美、樸質、有趣、生動的多種多樣的風格,又在共有的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
紅馬(木,云南)。
鶴(絲織,寧夏)。
虎(布,北京)。
白娘娘和小青(泥,江蘇)。
水牛(瓷,江西)。
獅(泥,上海)。
猴騎羊(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