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出在线播放p,嫖妓国产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隔壁老王,91天仙tv国产福利精品

    <s id="d9td6"></s>

    中華民國大事記(1937年)

    1月上旬
    西路軍第9軍一部圍攻甘州未下,進駐臨澤東南的沙和堡,總指揮部及第30軍駐倪家營子,總部直屬隊和第5軍一部駐臨澤縣城,準備略作補充和休整后,繼續(xù)西進。

    1月4日
    國民政府明令特赦張學良,免除其徒刑,但將其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

    1月中旬
    此時,河東形勢又發(fā)生了變化,蔣介石扣押張學良,并調兵進逼西安。軍委主席團電令西路軍停止西進,在甘州、肅州地區(qū)建立根據(jù)地。而從中旬起,西路軍即遭馬家軍的不斷包圍和襲擊,最后全部集結于倪家營子地區(qū)的43個屯村,共1萬余人,準備稍加休整即東返。

    1月18日
    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由保安遷入延安。

    1937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由保安遷入延安,延安成為全國抗日的領導中心。

    當時的延安。

    1月25日
    新華通訊社開始在延安向全國發(fā)布新聞。

    2月
    馬步青、馬步芳發(fā)現(xiàn)西路軍收縮兵力,企圖東進后,從1月23日起,先后投入步騎兵及民團共7萬余人,向西路軍進攻。西路軍英勇抵抗,在倪家營子地區(qū)展開了一場20多天的血戰(zhàn)。

    2月2日
    東北軍內部發(fā)生兵變,67軍軍長王以哲被激進的少壯派軍人槍殺。

    2月10日
    中共中央致電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五項要求和四項保證,以求實現(xiàn)兩黨重新合作。

    2月中旬
    中共中央為避免加劇西安地區(qū)的緊張局勢,爭取與蔣介石達成和平談判協(xié)議,電令西路軍放棄東進計劃,依靠自身力量,就地堅持,粉碎馬家軍的進攻,適時完成西進任務。

    2月15日
    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在南京召開。會議原則地確定要通過談判來謀求和平統(tǒng)一和國共合作,并表示準備抗日。至此,國內和平基本實現(xiàn)。

    2月21日
    西路軍突圍成功。但是,東進無中央的命令,陳昌浩有顧慮,遂決定重返倪家營子。26日,重新陷入敵人的重兵圍攻之中。

    2月22日
    今日閉幕的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國內和平統(tǒng)一,適當擴大民主的政策,實際上接受了中共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建議。

    3月1日
    毛澤東在延安會見美國女作家史沫特萊。

    3月上旬
    西路軍在倪家營子激戰(zhàn)后,再次突圍而出。進至臨澤以南的三道流溝地區(qū)又被敵人包圍。激戰(zhàn)5晝夜,于11日突圍后又在梨園口遭敵重創(chuàng),兵力已不滿3,000人。

    3月14日
    當晚,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召開石窩會議,決定徐、陳離隊回陜北向中央?yún)R報情況,余部分3個支隊就地游擊。至此,艱苦轉戰(zhàn)4個多月的西路軍,終于兵敗祁連山,余部七八百人在李先念率領下,經(jīng)40多天的轉戰(zhàn),剩下450余人,抵達新疆,受到中央代表陳云、滕代遠等的迎接。徐向前和陳昌浩離開西路軍,于3月16日啟程東返,到達延安時只剩徐向前一人。陳昌浩在途中留住一位老鄉(xiāng)家,大病一場后,轉回湖北老家,直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才回到延安。

    3月23日
    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著重批判張國燾的錯誤。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關于張國燾同志錯誤的決定》。

    毛澤東和張國燾攝于延安。

    3月25日
    在蘇聯(lián)達12年之久的蔣經(jīng)國,自莫斯科啟程回國。臨行前,斯大林接見了他。

    4月4日
    蔣介石、周恩來杭州談判結束,周恩來返回延安。蔣、周杭州談判自上月下旬開始,周恩來再次重申中共的5項要求和4項保證,向蔣介石提出了11項書面要求和5項口頭聲明,堅持陜甘寧邊區(qū)行政區(qū)必須保持完整,政府人員民選推薦,由南京政府任命,邊區(qū)主要負責人由南京政府派人,但必須由中共方面提名推薦。紅軍編為3個師,每師1.5萬人,設立總指揮部,領導人員不變。

    4月5日
    毛澤東、朱德派代表林伯渠與國民黨政府代表張繼及各界人士共同參加祭黃帝陵典禮。

    1937年清明節(jié),國共兩黨同派代表共祭黃帝陵。圖前排右3為中共中央代表林伯渠,7為國民黨中央代表張繼,8為陜西省政府主席孫蔚如。

    4月21日
    中美定期航線的第一次航班,今日從舊金山起飛。航線由上海經(jīng)香港、馬尼拉、關島、互基島、中途島、夏威夷到舊金山,行程約7日。

    4月26日
    宋慶齡、何香凝等發(fā)起營救救國會領袖運動。

    4月30日
    楊虎城被蔣介石革職并令出洋考察。

    5月2日至14日
    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延安召開黨的全國代表會議,號召全黨“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斗爭”。

    5月14日
    東北軍被整編,東北地方軍事集團從此不復存在。

    5月20日
    丹麥著名物理學家玻爾應邀來華訪問。

    6月1日
    臺灣日本當局下令各報停止發(fā)行中文版。

    7月
    毛澤東完成《實踐論》。

    7月1日
    中共中央決定本日為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紀念日。

    7月7日
    日軍向盧溝橋發(fā)動進攻,中國守軍奮起抵抗。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

    7月8日
    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盧溝橋事變的第二天,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出通電,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圖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毛澤東在延安發(fā)表抗日演講。

    7月9日
    紅軍領導人致電蔣介石,要求立即將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作抗日先鋒。

    7月17日
    國共代表在廬山會談。

    7月17日
    蔣介石就盧溝橋事變在廬山發(fā)表談話。國共兩黨就聯(lián)合抗日問題開始會談。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fā)表談話,指出:如果戰(zhàn)端一開,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

    抗戰(zhàn)初起,蔣介石在廬山召集全國各方面領袖人士開談話會。

    7月26日
    日軍向宋哲元發(fā)出最后通諜,要求宋部撤出北平,被宋拒絕。

    7月28日
    日軍猛攻北平南苑。29軍副軍長佟麟閣、師長趙登禹先后殉國。

    7月29日
    日軍占領北平。

    7月30日
    日軍占領天津。

    日本飛機轟炸天津。

    日軍橫行于天津市。

    7月31日
    蔣介石發(fā)表宣言,表示抗戰(zhàn)到底。

    7月31日
    沈鈞儒等“七君子”出獄。

    8月
    毛澤東完成《矛盾論》。

    8月
    平津失陷后,日本調集重兵南下。從北平、天津分3路展開攻勢,其中一路沿平綏路西出南口,向晉察綏襲擊,其直接攫取的戰(zhàn)略目標是山西。南口是扼冀察和山西的咽喉,本月5日,第二戰(zhàn)區(qū)前敵總指揮湯恩伯率部進駐南口,趕筑防御工事,憑借險隘抗拒日軍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和第五師團。與此同時,閻錫山增派部隊趕赴集寧、豐鎮(zhèn),與南口形成犄角之勢。8日至14日,中國守軍與日軍展開激烈爭奪戰(zhàn),在強烈炮火轟擊下,南口陣地工事幾乎夷為平地,中國士兵在倒塌的工事里,身陷焦土依然抵死相拼,保住陣地。軍委會為扭轉南口被動局面,派晉綏騎兵集結察北,以期從側翼分散日軍對封南口的攻勢。日軍感到來自察北的壓力,遂改攻張家口。21日,張家口失陷,使南口處于腹背受敵困境,增援部隊又遲遲未到,防線漏洞越來越大,南口終于失守,察南屏障喪失,察哈爾全省迅速為日軍所控制。

    日軍臨時召集令狀。為求一舉滅亡中國,日本動員九十萬的兵力,大舉侵華。

    日本空軍出動轟炸華北各地。

    8月1日
    宋美齡等發(fā)起組織中國婦女慰勞自衛(wèi)抗戰(zhàn)將士總會。

    8月3日
    宋哲元為平津失守通電引咎自責。

    8月9日
    朱德抵達南京,商討對日軍事。

    8月12日
    國民政府召開國防最高會議,中共代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應邀參加。

    8月13日
    日軍大舉進攻上海,中國軍隊進行淞滬保衛(wèi)戰(zhàn)。11月12日上海失陷。

    8月14日
    國民政府發(fā)表《自衛(wèi)抗戰(zhàn)聲明書》。

    8月14日
    今日清晨,中國空軍第二大隊由驅逐機掩護,轟炸了上海的日本第三艦隊及在楊樹浦碼頭登陸的日軍。下午,日軍出動13架重型轟炸機前往杭州筧橋機場報復。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大隊長高志航率隊起飛迎戰(zhàn),經(jīng)30分鐘激戰(zhàn),擊落日機6架,中國方面無一傷亡。這是中國空軍自組建以來第一次參戰(zhàn)。今日,中國空軍還出動轟炸機及各種飛機100多架10多個航次,轟炸了上海匯山碼頭、天通庵兵營、日本公大紗廠等,并炸傷日軍旗艦“出云”號,破壞了大批營房及倉庫,取得空戰(zhàn)的重大勝利。翌日,日機60架再襲杭州,被中方擊毀17架。1939年,國民政府將8月14日定為空軍節(jié)。

    8月20日
    國民政府劃分全國為6個戰(zhàn)區(qū)。

    8月22日至25日
    中共中央洛川會議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8月25日
    根據(jù)國共兩黨協(xié)議,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任正、副總指揮。

    八路軍在舉行抗日誓師大會。

    華北地區(qū)的八路軍在向前推進。

    朱德總司令。

    8月下旬至9月底
    朱德、彭德懷率八路軍三個師主力陸續(xù)開赴山西前線抗日。

    8月27日
    上海部分工廠在戰(zhàn)火中開始正式內遷。至11月12日,上海共遷出民營工廠146家、機件1.46萬噸,技工2,450余人。機器是在戰(zhàn)火中從蘇州河啟運的。

    9月1日
    吳淞口失陷。

    9月3日
    日本海軍占領東沙群島。

    9月5日
    日本海軍擴大對中國的封鎖,北起秦皇島,南至北???。

    9月6日
    陜甘寧蘇維埃政府改稱陜甘寧邊區(qū)政府。

    9月12日
    日本海軍陸戰(zhàn)隊在廣東大鵬灣登陸。

    9月13日
    大同淪陷。

    9月22日
    國民政府發(fā)表由中共起草的國共合作宣言。

    9月22日
    國民黨中央通迅社公布中共中央7月14日提交國民黨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9月23日
    蔣介石發(fā)表談話,實際承認中國共產(chǎn)黨的合法地位。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

    9月24日
    保定失陷。

    9月25日
    八路軍第115師首戰(zhàn)平型關告捷。

    9月26日
    由茅以升設計的杭州錢塘江大橋竣工通車,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和第一座現(xiàn)代化大橋。大橋1934年11月動工,只用了2年半時間,花費160萬元美金即完成全部工程。

    由茅以升設計的杭州錢塘江大橋竣工通車,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和第一座現(xiàn)代化大橋。

    9月28日
    國聯(lián)大會通過“譴責日本在華暴行案”決議。

    10月5日
    德州失陷。中國軍隊守軍485團全部陣亡。

    10月6日
    美國國務院發(fā)表聲明,聲明日本破壞國際公約與道德。

    10月10日
    日軍攻陷石家莊。

    敵土肥原部進攻石家莊,正太飯店被炮擊。

    10月12日
    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項英任正、副軍長。

    10月13日至11月2日
    忻口戰(zhàn)役。日軍5萬人進攻山西,10萬中國軍隊進行防御戰(zhàn),11月8日太原失守。

    10月14日
    呂正操成立河北人民自衛(wèi)軍。

    10月15日
    邢臺失陷。

    10月16日
    包頭、邯鄲失陷。

    10月18日
    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南遷長沙,聯(lián)合設立臨時大學,校址在長沙小吳門外圣經(jīng)書院。本日起,學生開始報到。由于多數(shù)學生從戰(zhàn)區(qū)來,生活十分困難,臨時大學籌委會決定從學校經(jīng)費中撥出法幣5,000元,救濟困苦學生。抗戰(zhàn)期間流亡學生實行公費制度,即由此開始。

    10月19日
    八路軍129師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炸毀日機20余架。

    10月25日
    上海日軍突破大場陣地,中國軍隊退守蘇州河南岸。

    10月25日
    首批10架蘇聯(lián)輕型轟炸機飛抵蘭州。至11月7日,共有50余架飛機、150多名志愿人員來華支援抗戰(zhàn)。

    10月26日
    八路軍129師在山西平定縣七亙村殲滅日軍第24師團輜重部隊。

    10月26日
    日軍攻陷娘子關,沿正太路向太原進逼。

    10月26日,日本騎兵進入娘子關。

    10月27日
    第88軍524團1營800余名官兵,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堅守閘北四行倉庫大樓,掩護守軍撤退。在日軍飛機轟炸、燃油火攻下,連續(xù)擊退日軍6次圍攻,擊斃日軍200余人,守軍傷亡37人。31日,由淞滬警備司令楊虎指揮四行守軍放下武器撤入英租界。

    11月3日
    討論日本侵華的九國公約會議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召開。日、德都拒絕參加,意大利則充當了日本的代言人。英、美等國態(tài)度曖昧,不愿開罪于日本。會議于24日無限期休會,僅通過一紙宣言,重申九國公約原則、要求停止戰(zhàn)爭行動外,沒有任何實際結果。

    11月3日
    太原失陷。

    11月5日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qū)成立,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委。

    11月5日
    日軍在杭州灣的金山衛(wèi)和金公亭登陸。

    11月5日
    日本通過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向蔣介石轉達日本對華談判條件。

    11月11日
    上海被日軍攻陷,外國租界淪為“孤島”。

    11月11日,上海失陷。圖為日軍對上海市政府辦公樓后面的孫中山銅像加以侮辱。

    日軍伊藤部隊,進入上海公共租界。

    11月15日
    中國軍隊炸毀津浦鐵路黃河大橋,以阻止日軍南下。

    11月19日
    蘇州、嘉興失陷。

    敵沿蘇嘉路進犯,蘇州被炸起火。

    11月20日
    日本設立侵華大本營,作為戰(zhàn)時的統(tǒng)帥機關。

    11月20日
    國民政府發(fā)表遷都重慶聲明。12月1日在重慶開始辦公。

    11月26日
    南京保衛(wèi)戰(zhàn)開始。

    11月27日
    王明、康生由蘇聯(lián)經(jīng)新疆到達延安。

    11月30日
    常州失陷。

    12月2日
    德國駐華大使再訪蔣介石,轉達日本謀和條件。

    12月13日
    南京失陷。日軍在南京進行大屠殺,中國軍民慘遭殺害者達30萬人以上。

    12月14日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北平宣布成立,主要成員有王克敏、湯爾和、王揖唐等10余人,主席一職暫缺。1940年3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并入汪精衛(wèi)的“國民政府”。

    12月20日
    中國航空公司開辟重慶至香港航線。

    12月27日
    日軍攻陷濟南,韓復榘不戰(zhàn)而逃。

    12月31日
    泰安失陷。

    12月31日
    國防最高會議決定接受陶德曼再次調停意見。

    本年
    抗日軍政大學

    1937年4月,紅軍大學一期一科留延安同學合影。該校后改為抗日軍政大學。

    溥杰與日本嵯峨勝侯爵女兒嵯峨浩結婚

    1937年4月,由日本軍部策劃,本莊繁大將出面撮合,溥杰與日本嵯峨勝侯爵之女嵯峨浩在東京結婚。一個月后,關東軍制定的《帝位繼承法》以“滿洲國”名義公布,規(guī)定皇帝如無子、無弟、無孫,死后由弟之子繼位。為辦妥此事,“帝室御用掛”吉岡安直專程到北京代表溥杰與前妻辦了離婚手續(xù)。

    溥杰夫婦與女兒慧生。


    盧溝橋事變

    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將軍。

    第二十九軍師長張自忠將軍。

    第二十九軍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在盧溝橋前線指揮作戰(zhàn)。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在遭到中方拒絕后,便進攻盧溝橋,炮轟宛平縣城,從而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圖為駐守宛平縣城的中國第二十九軍在盧溝橋上抵抗日軍。

    盧溝橋上的我守軍。

    我英勇守軍面對盧溝橋上古老的石獅。它象征著古老的中國,對保衛(wèi)國土,將作醒獅的怒吼。

    從高空所見蘆溝橋全景-右方為宛平縣城。

    左上角為宛平縣城,右上角為縣政府。下為宛平縣縣長王冷齋。

    盧溝橋事變發(fā)生后,宛平縣長王冷齋在招待新聞記者。

    蘆溝橋事變發(fā)生地點簡圖。

    在蘆溝橋上的第二十九軍戰(zhàn)士。

    駐守宛平縣城的中國軍隊出城抗擊日軍侵略行動。

    在蘆溝橋上注視日軍挑釁行動的的警戒兵(右上角為吉星文團長)。

    第二十九軍三十七師吉星文團長。

    在宛平縣挑動侵略戰(zhàn)爭的日軍。

    向盧溝橋北龍王廟進攻的敵軍河邊正三旅團長及其僚屬。

    日軍占領北平

    敵機結隊飛臨天壇,威脅北平。

    北平街道上我軍設置的障礙。

    敵進攻北平,我132師師長趙登禹戰(zhàn)死,為抗戰(zhàn)殉國的第一位高級將領。

    我軍在華北平原戰(zhàn)壕中作戰(zhàn)。

    7月29日,日軍攻占北平。

    北平正陽門上的日軍。

    八路軍總部率部自陜西東渡黃河

    根據(jù)國共兩黨達成的協(xié)議,1937年8月25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初,八路軍總部率部自陜西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圖為朱德(中立者)、任弼時(中)、左權(左)、鄧小平(右)在渡船上。

    八路軍115師奉命挺進晉東北地區(qū)。圖為115師師長林彪(最前一人)、副師長聶榮臻(第二人)在敵后行軍。

    八路軍120師奉命挺進晉西北地區(qū)。圖為120師師長賀龍(右一)、參謀長周士第(右二)、政治委員關向應(右三)、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右四)在觀察地形。

    八路軍129師奉命挺進晉東南地區(qū)。圖為129師師長劉伯承(右)和政治委員鄧小平(左)在研究作戰(zhàn)計劃。

    繪畫《東渡》

    日軍攻占保定

    我南口與張家口失陷后,敵香月清司部以兩師團兵力沿平漢線進攻保定。我劉峙部關膦徵師長(有X者)親自在保定東郊布防。

    我軍裝甲列車在長辛店運送軍火。

    我軍開往前線。

    戰(zhàn)斗激烈時,警察也出動救護傷兵。

    平型關大捷

    八路軍騎兵進入平型關地區(qū)埋伏。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在山西省平型關設伏,殲日軍1千余人,擊毀汽車100余輛,取得了抗戰(zhàn)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圖為115師的機槍陣地。

    被八路軍繳獲的日軍武器槍枝。

    忻口會戰(zhàn)

    我軍孫連仲、馮欽哉兩部趕來應戰(zhàn),在舊關山溝中奮勇沖殺,是役殲敵兩聯(lián)隊以上,我教導團亦剩三十余人。

    敵猛攻舊關,三晝夜不息,我教導團團長李振西帶傷督戰(zhàn)。

    敵圖太原時先攻忻口,我炮兵猛力應戰(zhàn)。

    忻口會戰(zhàn),我郝夢麟軍長、劉家祺師長英勇殉國,靈柩運至漢口時備極哀榮。

    日軍進占太原

    在山西山地進發(fā)的日軍機動部隊。

    日軍進占太原。

    太原淪陷。我第二戰(zhàn)區(qū)司令部移至臨汾。

    第二戰(zhàn)區(qū)司令官閻錫山。

    日軍在杭州灣登陸

    日軍在杭州灣登陸。

    金山衛(wèi)鹽池,被敵軍登陸時破壞。

    1937年11月5日,敵在杭州灣金山衛(wèi)登陸,威脅我淞滬陣地側翼,我軍實行全面撤退。

    敵軍登陸點之一。

    敵在杭州灣登陸后,用氣球升起標語,以動搖我軍士氣。

    1937年11月9日,敵由杭州灣攻占松江,我軍被迫突圍撤退。

    在楓涇對日作戰(zhàn)之劉建緒將軍。

    江陰要塞海戰(zhàn)

    中國海軍自甲午戰(zhàn)爭后,力量薄弱。但在抗戰(zhàn)中仍竭盡全力,英勇作戰(zhàn)。此為當時中國艦隊全景。

    為保衛(wèi)南京,防敵人溯江進犯,我國海軍于1937年8月12日鑿沉海圻、海琛二艦,以阻塞江陰下游航道。此圖為兩艦被鑿沉前所攝。

    9月22日,我平海艦遇敵機來襲,該艦奮勇作戰(zhàn),在擊落四架敵機后始被炸沉。

    寧海艦正面圖。該艦于9月22-23日兩日與敵機作戰(zhàn),艦長陳宏泰受重傷后,軍需員陳惠、見習生孔繁均加入作戰(zhàn),直至全艦殉國。

    寧海艦全貌。

    平海、寧海兩艦被炸沉后,逸仙艦亦沉沒。我第二艦隊曾以鼎率楚有艦赴江陰接防。

    楚有艦在發(fā)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