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
第7頁第2行—第67冊第13頁第1行。
根據(jù)維也納會議決議(注:維也納會議,見奧地利“倫巴第-威尼托(Lambardy-Venetia)”),意大利被肢解為8個小邦國。除撒丁王國外,其余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奧地利帝國和西班牙波旁王朝統(tǒng)治。19世紀(jì)60年代,在愛國者馬志尼(GiuseppeMazzini)和加里波第(GiuseppeGaribaldi)的努力下,統(tǒng)一運動(意大利復(fù)興運動)蓬勃開展。1861年,意大利王國宣布成立,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成為統(tǒng)治者。
1870年9月王國軍隊攻克羅馬,最終完成統(tǒng)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意大利先中立,后站在英、法、俄協(xié)約國一邊對德奧宣戰(zhàn),并取得勝利。1921年,墨索里尼(Mussolini)的法西斯黨掌握了國家大權(quán)。
1922年10月31日,墨索里尼組成新政府,開始推行法西斯統(tǒng)治。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三國在柏林簽訂軍事同盟條約,即《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1943年7月墨索里尼被推翻。同年9月3日,由國王任命的巴多利奧內(nèi)閣同協(xié)約國簽定停戰(zhàn)協(xié)定,意大利無條件投降,10月對德宣戰(zhàn)。1946年6月舉行公民投票,正式宣告廢除君主制,成立意大利共和國。
意大利邦國:
那不勒斯(Naples)
第1頁第3行
那不勒斯王國(Kingdom of Naples),指的是中世紀(jì)到1860年時期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國家,在政治上常與西西里聯(lián)合,首都是那不勒斯。1860年王國并入撒丁王國。
帕爾馬(Parma)
第1頁第2行
領(lǐng)土包括現(xiàn)在意大利的北方省份帕爾馬(Parma)和皮亞琴察(Piacenza)。1860并入撒丁王國。
撒丁王國(Sardinia)
第1頁第2行
薩丁尼亞王國(1720—1861),又作撒丁王國,19世紀(jì)中期意大利境內(nèi)唯一獨立的封建王國,位于意大利西北部。1859—1860年,絕大多數(shù)的獨立小邦國都加入撒丁王國。在它的基礎(chǔ)上,意大利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1861年3月17日,改國名為意大利王國。
意屬東非
第1頁第3行—第4行
意大利海外郵政處
第1頁第4行—第2頁第3行
p. 1
p. 2
p. 3
p. 4
p. 5
p. 6
p. 7
p. 8
p. 9
p. 10
p. 11
p. 12
p. 13
p. 14
盟軍軍管政府(A.M.G.)
第15頁第3行—第16頁第3行
p. 15
意大利社會主義共和國(Italian Socialist Republic)
第16頁第4行—第17頁第4行
1943年9月15日,被推翻、后又被希特勒救出的墨索里尼,宣布建立法西斯共和黨和新的法西斯政府。但該政府只能在德國占領(lǐng)的意大利北方地區(qū)行使職權(quán)。
p. 16
p. 17
p. 18
p. 19
p. 20
p. 21
p. 22
p. 23
p. 24
p. 25
p. 26
p. 27
p. 28
p. 29
p. 30
p. 31
p. 32
p. 33
p. 34
p. 35
p. 36
p. 37
p. 38
p. 39
p. 40
p. 41
p. 42
p. 43
p. 44
p. 45
p. 46
p. 47
p. 48
p. 49
p.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