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
第1頁第4行—第24頁第1行。
19世紀,拿破侖奪取法國政權(quán)后,將擴張的目標對準西班牙。以借路攻打葡萄牙為借口,派軍隊占領(lǐng)了西班牙并安排自己的兄弟任西班牙國王。西班牙人民奮起抗法。1808年5月2日,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西班牙為這場戰(zhàn)爭付出了沉重代價,西班牙喪失了絕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后將其正式合并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a”(源于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1873年,爆發(fā)資產(chǎn)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24日,王朝復辟。
1898年,爆發(fā)的美西戰(zhàn)爭以西班牙失敗而告終。古巴獲得獨立,西班牙向美國割讓了波多黎各、關(guān)島并廉價出售了菲律賓(2,000萬美元)。西班牙喪失了幾乎所有海外殖民地,國際大國地位不復存在。西班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保持中立。
1931年4月12日,西班牙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阿方索十三世自愿流亡國外。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發(fā)動叛亂,引發(fā)三年的西班牙內(nèi)戰(zhàn),并于1939年4月奪取政權(quán),實行獨裁統(tǒng)治達36年之久。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
p. 1
p. 2
p. 3
共和國(內(nèi)戰(zhàn))時期
第4頁第2行—第5頁第2行
p. 4
p. 5
p. 6
p. 7
p. 8
p. 9
p. 10
p. 11
p. 12
p. 13
p. 14
p. 15
p. 16
p. 17
p. 18
p. 19
瓦倫西亞(Valencia)
第20頁第4行
瓦倫西亞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第二大海港,號稱是歐洲的“陽光之城”,位于西班牙東南部,東瀕大海,背靠廣闊的平原。
薩拉戈薩(Zaragoza)
第20頁第4行—第21頁第1行
薩拉戈薩是西班牙第五大城市,也是阿拉貢自治區(qū)和薩拉戈薩省的首府,位于伊比利半島東北部。其以古跡及民俗文化著稱,現(xiàn)今為一工業(yè)地帶,亦為2008年世界博覽會的主辦城市。在交通上有重要位置。
p. 20
Cape Juby
第21頁第2行
位于非洲的西北海岸。根據(jù)與法國的協(xié)議,西屬撒哈拉延伸至Cape Juby,西班牙軍隊并于1916年占領(lǐng)了該地區(qū)。為便于管理,該地區(qū)歸西屬撒哈拉管治。
伊夫尼(IFNI)
第21頁第2行—第4行
伊夫尼,摩洛哥南部沿海的一個地區(qū)。1934年被西班牙占領(lǐng)。1969年1月4日,西班牙將其歸還摩洛哥。該地區(qū)屬荒漠和半荒漠,除少數(shù)綠洲種植大麥、椰棗等外,其余大部為牧區(qū),飼養(yǎng)駱駝、羊。漁業(yè)為主要工業(yè)。人口約10萬(1982)。
Rio de Oro
第21頁第4行
西班牙在非洲的殖民地—西屬撒哈拉的一部分。1975年西班牙撤出該地區(qū)后,分別為毛里塔尼亞和摩洛哥所占領(lǐng)。
西屬幾內(nèi)亞(Guinea Espanola)
第21頁第5行—22頁第4行
見“赤道幾內(nèi)亞”。
p. 21
比奧科島(Fernando Po)
第22頁第4行—第23頁第3行
比奧科島,原名“費爾南多波島”,是非洲西海岸幾內(nèi)亞灣中的一個火山島。屬赤道幾內(nèi)亞管轄,該國首都馬拉博即位于島上。該島面積為2,017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3,012米,人口約13萬人。該島嶼原為西班牙殖民地,因其發(fā)現(xiàn)者—葡萄牙航海家斐南?德?波而得名。
p. 22
西屬摩洛哥(Spanish Morocco)
第23頁第3行—第4行
西屬摩洛哥,1912年3月30日在費茲簽訂的《費茲條約》,把摩洛哥大部分變?yōu)榉▏谋槐Wo國,即法屬摩洛哥。同樣,在費茲條約中,同年的11月27日西班牙得到了摩洛哥北部和南部地區(qū)保護者的地位,即西屬摩洛哥。1956年3月2日,法國同意廢止費茲條約,承認摩洛哥獨立,西班牙也在4月7日廢止該條約。
p. 23
西屬西非(Spanish West Africa)
第24頁第1行
西屬西非是西班牙1946年12月在撒哈拉沙漠西部建立的殖民地,包括伊夫尼、Cape Juby,和西屬撒哈拉。西班牙已將西屬西非的大部分領(lǐng)土歸還摩洛哥。
p.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