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林絮談
美國文獻中的“男人”
看到一篇題為《“婦解運動”和新字》的文章,一開頭就引人入勝。是這樣開頭的:
報上有一篇通訊,報道美國新近出現(xiàn)的一些新字。任何一種文字都不斷地改變,英文當然也一樣。不過英文的變動特別多,新字不斷出現(xiàn),使得字典過不了很久便過時。近年婦女解放運動蓬勃,據(jù)說因此在文字上也產(chǎn)生了變化。譬如說,婦女解放運動認為像 Mankind(人類),Manpower(人力),Man-made(人造)這些字眼,都有歧視婦女的傾向,好像女人全沒有份似的。
一言驚醒夢中人,過去對這些“Man 乜 Man 物”*,習焉不察,不覺得有什么不妥的。
“Man”這個字**,有兩個解釋,有狹義和廣義,狹義是“男人”,廣義是“人”。
比如,“Mankind”這個字,當然不是指“男人類”而是指“人類”,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否則,就不成其為“人類”了。
美國獨立宣言和林肯都說過“人皆生而平等”。這句話的原文是“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話中的“Men”,當然不是狹義的“男人”,而是廣義的“人”,絕不會有人把這句話譯作“男子都是生而平等”的。
美國總統(tǒng)林肯一八六三年在有名的蓋特茨堡演講中,除了重申“Men are created equal”之外,還新創(chuàng)“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而沒有說“Of the men, by the men, for the men”。
而中文,則不譯作“人有,人治,人享”,而譯作“民有,民治,民享”,因為“people”是人的復數(shù),而非單數(shù),人的單數(shù)是“Person”。
美國憲法就提到“Person”(人)了。在總統(tǒng)資格一項是這樣說的,“No Person except a natural born Citizen... shall be eligible for the Office of President” (美國出生的人??????才可競選總統(tǒng))。
可是,就在“總統(tǒng),行政權(quán)”一項,卻不稱“Person”(人),而稱“He”(他)了。這是不是暗示,只有“He”(他)才能當總統(tǒng)呢?
美國憲法白底黑字,是這樣說的:
The executive Power shall be vested in a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e shall hold his Office during the term of four years, ...
美國婦女解放運動如果認為“History”(歷史)這個字都有歧視婦女的傾向,則對美國憲法中的這個“He”(他),非要提出來修改不可,亦即非修憲不可了。
*(編者注)是粵語夾英文,“Man 什么 Man 什么的”意思。
**(編者注)英文只有“詞”,而沒有“字”的概念,入鄉(xiāng)隨俗,故用“字”。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