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網(wǎng)
南昌市人物
-
鄧琬(407-466)
- 豫章南昌人。初為州西曹主簿,后以弟璩與臧質(zhì)謀反,流放至廣州,遇赦還。大明八年,為晉安王劉子勛鎮(zhèn)軍長史、行江州事。前廢帝即位,遣使賜子勛死。他不受命,奉晉安王起兵。明帝殺前廢帝即位,他又奉晉安王在尋陽稱帝,改年號為義嘉。自為尚書右仆射,總統(tǒng)政事,發(fā)兵攻建康,兵敗被殺。
-
熊曇朗
- 南朝梁、陳時人。祖籍豫章南昌。世為郡著姓。侯景之亂,據(jù)郡聚眾起兵,梁元帝授以巴山太守。割據(jù)一方,劫掠鄰縣,縛賣百姓,為民之患。敬帝時,歷為宜新、豫章二郡太守。以軍功封永化縣侯。入陳,隨周文育攻余孝勱,文育失利,乃殺文育以應(yīng)王琳,為江州刺史周迪、高州刺史率軍圍困,兵敗被殺。
-
陳?。?46-1004)
- 洪州南昌人。北宋太平興國進士,通判澧州。遷左拾遺,充度支員外郎,除右諫大夫、知澶州。淳化二年(991),拜給事中、參知政事,因事旋罷出知江陵府,大發(fā)群吏奸贓,郡內(nèi)肅然。為鹽鐵使,立荼法,使貨財流通,公私皆獲利,以母老求解職,拜吏部侍郎。病卒,贈吏部尚書。恕通典故,精吏治,掌財十余年,胥吏畏服。
-
吳居厚(1035-1113)
- 洪州(今江西南昌)人。嘉祐進士。熙寧、元豐間,由武安節(jié)度判官至京東都轉(zhuǎn)運使。奉行新法,收鹽、鐵羨息錢數(shù)百萬;萊蕪、利國兩監(jiān)鑄錢,歲得十萬緡;募民養(yǎng)保馬。元祐初,因事貶成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起為江、淮發(fā)運使,拜戶部尚書。崇寧初、進中書門下侍郎。后知樞密院。以武康軍節(jié)度使知洪州。卒,贈開府儀同三司。
-
京鏜(1138-1200)
- 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紹興進士。孝宗銳意恢復,群臣多迎合,以為大功可旦暮告成,鏜極論事未有驟如意者,宜緩以圖。擢監(jiān)察御史,以報謝使,出使金,不辱朝命,臨危不屈。以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首罷征斂,百姓獲利。寧宗時,累遷左丞相。告老,免相。卒,贈太保,謚莊定。
-
萬觀
- 南昌人。永樂十九年(1421)進士。知嚴州府。編舟甲,劃地巡警,盜賊屏跡,勵學校,勸農(nóng)桑,減織造,用銀代絲稅,民稱便??伎儯涡械谝?,以憂歸。守孝期滿,嚴州、金、衢民皆豫上章乞復為守。補平陽府,政績益著。升山東布政使。卒官。
-
李孜省
- 南昌人。時憲宗好方術(shù),孜省乃學五雷法,深結(jié)宦官梁芳、錢義,以符箓進帝。特旨授太常丞。累遷至禮部右侍郎。因日受帝寵幸,漸干預(yù)政事,縉紳進退,多出他口,朝野側(cè)目。孝宗立,下獄死。
-
熊浹
- 南昌人。正德九年(1514)進士。授禮科給事中。世宗即位,上疏主興獻王尊帝號。嘉靖時,由右給事中累官吏部尚書。曾與修《明倫大典》。因進言失帝意,遂乞休。帝大怒,削職為民。卒。隆慶初,復官,謚恭肅。
-
劉顯(?-1581)
- 南昌人。稍通文義。家貧甚。入蜀,為童子師,冒籍武生。嘉靖三十四年(1555)從巡撫張臬討宜賓苗亂,出名。歷參將、總兵官,鎮(zhèn)守廣東、浙江、四川、貴州等地,與戚繼光、俞大猷同為御倭將領(lǐng),以精悍馳騁著稱。萬歷九年卒官。
-
魏時亮
- 南昌人。嘉靖進士。授中書舍人,升兵科給事中。隆慶元年(1567),以左給事中,副檢討許國出使朝鮮。還,升戶科都給事中,陳遼東事宜,慎起居,罷游宴,日御便殿省章奏,召大臣裁決。次年言天下藩祿不給、邊餉不支、公私交困三大患。高拱執(zhí)政,排斥異己,落職。萬歷十二年(1584)起為南京大理丞,累升右副都御史,攝京營戎政,陳安攘要務(wù)十四事。后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卒官。天啟中,謚莊靖。
-
萬恭
- 南昌人。嘉靖進士。授南京文選主事,升兵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巡撫山西,有御寇功。隆慶時,總理黃河道,與朱衡筑長堤,北自磨臍溝至邳州直河,南自離林至宿遷小河口,各三百七十里。沿高、寶諸河堤建平水閘二十余,因時泄蓄,專令浚湖,不復增堤,河遂無患。強毅敏捷,一時稱才臣。治水三年,被彈劾不稱職,罷歸。家居近二十年卒。
-
劉一燝(1567-1635)
- 南昌人。萬歷進士。授檢討。光宗立,升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預(yù)機要。熹宗即位,因翼衛(wèi)幼帝功,遂執(zhí)政。發(fā)內(nèi)庫,抑近幸,搜遺逸,舊德宿臣布滿朝廷,中外欣欣望治。累加封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后被魏忠賢排擠去位。卒,贈少師。福王時,追謚文端。
-
劉一焜
- 一燝兄。萬歷二十年(1592)進士。歷官考功郎中、右僉都御史、浙江巡撫。曾輔佐主持京察,盡斥逐執(zhí)政私人。中官呂貴督織造,對百姓很多侵擾,一焜上疏彈劾,且懲治其爪牙,貴為之收斂淫威,用余暇時間筑龕山海塘一千二百丈,浚復余杭南湖,民賴其利。被誣貪贓,遂引退。卒,贈工部右侍郎。
-
劉一煜
- 一燝兄。萬歷進士。官兵部郎中。
-
萬燝(?-1624)
- 南昌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進士。授刑部主事。曾疏論刑獄。天啟初,調(diào)工部營繕主事。督治九門垣墉,市銅江南,皆勤于職。升屯田郎中,督陵務(wù)。時魏忠賢益肆無忌憚,廷臣楊漣等交相抨擊,均被嚴責。燝憤,抗章極論,忠賢大怒,矯旨廷杖。斥為民。忠賢惡廷臣交章彈劾自己,無所發(fā)泄,欲借燝立威。命群閹把燝毆打死。崇禎初,贈光祿卿。福王時,謚忠貞。
-
劉綎(1560-1619)
- 原居南昌府高田村,后遷新建區(qū)。本姓龔,其父龔顯,因家貧流落到四川,為報四川衛(wèi)使劉岷知遇之恩,改姓劉,隨劉岷戰(zhàn),以功升至四川總兵、左軍都督。萬歷初年,劉綎從父出征,勇敢有父風,以蔭為指揮使。曾任大明征西將軍、廣西參將、四川總兵、都督同知、左都督。所用鋲鐵刀一百二十斤,馬上輪轉(zhuǎn)如飛,天下稱“劉大刀”。平緬寇,平羅雄,平朝鮮、倭寇,平播酋,平倮,歷經(jīng)大小數(shù)百戰(zhàn)諸將中最稱英勇,威名震海內(nèi)。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遼事緊迫,同楊鎬出遼東,與清兵作戰(zhàn)。四十七年,在平遼戰(zhàn)爭中陣亡。天啟初,贈少保。
-
胡良機
- 南昌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進士。天啟間為御史。曾彈劾魏忠賢,被斥為民。崇禎初,復官,按宣、大二鎮(zhèn),以敏捷干練著稱。為中官王坤彈劾罷免。后起為光祿典簿,終南京吏部主事。
-
李曰輔
- 南昌人。萬歷中鄉(xiāng)舉。崇禎四年(1631)升南京御史。時中官四出,乃上疏切諫,帝怒,貶廣東布政司照磨。福王時,召為御史,時已死。
-
萬元吉(1603-1646)
- 南昌人。天啟五年(1625)進士。授潮州推官。崇禎時,歷軍前監(jiān)紀、南京職方主事、郎中。楊嗣昌曾倚為左右手。福王立,因能和輯諸鎮(zhèn),升太仆少卿,監(jiān)江北軍務(wù)。多建言。南京失守,走歸唐王。累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總督江西、湖廣軍務(wù)。素有才干,蒞事精敏,以守贛州功,加封兵部尚書,清兵破城,投水死。
-
朱耷(1626-1706)
- 明宗室。號八大山人。明亡后,曾為僧人。擅長畫,作品簡略蒼勁,生動盡致,山水精密者尤為絕妙。
-
芳信(1902-1963)
- 文學翻譯家。南昌人。1928年畢業(yè)于日本東亞外國語專門學校英文專業(yè)。同年回國。參加田漢領(lǐng)導的南國社。曾任世界書局特約編輯,華中建設(shè)大學關(guān)東醫(yī)學院教授。建國后,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中國戲劇出版社副總編輯。譯有[俄]果戈理《欽差大臣》、奧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列夫·托爾斯泰《兩個騎兵》、[蘇]高爾基《底層》。
-
熊式一(1902-1991)
- 戲劇家。原名熊適逸,號適齋居士。江西南昌人。早年北京高等師范英文系畢業(yè)。三十年代中期在上海從事文學和戲劇活動。后獲美國圣洛倫斯大學榮譽博士。歷任倫敦英庚款大學委員會委員、倫敦中國學社名譽秘書、劍橋大學教授。后留居英國。著有劇本《王寶釧》(英文)、《梁上佳人》、《女生外向》、《萍水留情》,小說《天橋》。中譯英劇本《西廂記》,英譯中劇本《我們上太太們那兒去么》、《可敬的克萊登》等。另有譯作《佛蘭克林自傳》等多種。
-
孫師毅(1904-1966)
- 詩人。南昌人。1918年后在江西、北京、上海求學。1926年后任上海國光、神州影片公司編劇,江蘇教育學院教授。1937年后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秘書、國際問題研究員,香港《文匯報》總編輯。1957年到北京。1958年后任中國電影資料館顧問。曾為進步電影寫過大量主題歌歌詞。有《飛花歌》、《牧羊女》、《大路歌》、《開路先鋒》、《新女性》、《自由神》等。
-
劉寅(1910-1985)
- 南昌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曾任第一方面軍無線電分隊隊長、第四方面軍通信學校教務(wù)主任。參加了中央蘇區(qū)反“圍剿”和長征。后任中央軍委三局秘書長、副局長。建國后,歷任中央軍委電信總局副局長,中央軍委通信部第一副部長,第二機械工業(yè)部局長,第二、第一、第三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第四機械工業(yè)部常務(wù)副部長,中國電信工會、中國郵電工會主席。
-
熊大仁(1910-1981)
- 珍珠養(yǎng)殖專家。南昌人。1935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生物系。1937年畢業(yè)于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曾任復旦大學副教授,中山大學師范學院生物系主任,廣東文理學院教授,光華醫(yī)學院生物教研室主任,暨南大學水產(chǎn)系主任,廣東省水產(chǎn)??茖W校教授、副校長,湛江水產(chǎn)學院教授、院長。畢生從事水產(chǎn)的教學與研究,1958年育成海水珍珠和淡水有核珍珠。1962年育成無核珍珠。是我國人工養(yǎng)殖珍珠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
王遵明(1913-1988)
- 教授。南昌人。1935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物理系。1939年獲美國馬薩諸塞理工學院冶金科學博士學位。曾任西南聯(lián)合大學、清華大學教授。建國后,歷任清華大學教授、機械系副主任。曾研制成球墨鑄鐵、蠕墨鑄鐵、可鍛鑄鐵。
-
陽含熙(1918-2010)
- 植物生態(tài)學家。南昌人。1939年畢業(yè)于金陵大學農(nóng)學院森林系。1948年獲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植物學院植物生態(tài)專業(yè)碩士學位。1950年獲英國牛津大學森林學院森林生態(tài)專業(yè)碩士學位。后歷任浙江大學副教授,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研究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秘書長、副主席,聯(lián)合國人與和生物圈協(xié)調(diào)理事會主席。是我國早期從事林業(yè)生態(tài)學研究的科學家之一。
-
謝光選(1922-2016)
- 火箭技術(shù)專家。南昌人。1946年畢業(yè)于兵工學校大學部。曾任沈陽兵工廠工程師。1960年后,歷任航天工業(yè)部第一研究院總體設(shè)計部副主任、主任、副院長,航天工業(yè)部總工程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參加了領(lǐng)導我國近中程,遠程的火箭的研制。參加領(lǐng)導了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和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wèi)星的發(fā)射試驗,取得了突出成績。是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總設(shè)計師。
-
童芷苓(1922-1995)
- 京劇女演員。南昌人。十二歲學藝。工花旦。十一歲登臺,曾在天津等地演出。建國后,歷任上海京劇院演員,上海市面上戲曲學校藝術(shù)指導。唱腔繼承“荀派”,兼收“梅派”、“程派”。擅演劇目有《紅娘》、《尤三姐》、《宇宙鋒》等。
-
公劉(1927-2003)
- 詩人。原名劉仁勇。江西南昌人。解放前曾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948年去上海、香港,后任香港《文匯報》副刊編輯。次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后在新華社、昆明部隊政治部、總政文化部、《清明》、《安徽文學》任編輯、創(chuàng)作員。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后為中國作協(xié)理事。他曾創(chuàng)作著名長詩《望夫云》和參加《阿詩瑪》的整理工作。著有詩集《神圣的崗位》、《黎明的城》、《在北方》、《離離原上草》、《仙人掌》、《駱駝》、《大上海》等,短篇小說集《國境一條街》,詩論《詩與誠實》、《詩路跋涉》、《超越代溝-和青年朋友談詩》和詩歌評論集《誰是二十世紀的大師》等。有《公劉詩選》。
-
祝希娟(1938-)
- 影劇女演員。南昌人。1960年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后任上海青年話劇演員、深圳電視臺副臺長。曾主演話劇《無事生非》、《再見了,巴黎》、《骯臟的手》等。在《燎原》、《??!搖籃》等影片中飾演角色。在《紅色娘子軍》中飾演吳瓊花,1962年獲第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
-
陳世旭(1948-)
- 小說家。江西南昌人。1964年初中畢業(yè)后,下鄉(xiāng)務(wù)農(nóng)。1972年到九江縣委宣傳部,開始寫新聞報導。1977年調(diào)縣文化館工作。1981年到江西省文學藝術(shù)研究院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1985年當選為中國作協(xié)理事。他的小說簡潔質(zhì)樸,富有哲理性。其《小鎮(zhèn)上的將軍》、《驚濤》分別獲1979年、1984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著有小說集《帶海風的螺殼》、《天鵝湖畔》,中篇小說《圣人余自悅自傳》、《山鬼》,長篇小說《夢洲》等。
-
王得仁(?-1449)
- 新建人。初為衛(wèi)吏,因有才被推薦,授汀州府經(jīng)歷。廉能勤敏,甚得人心。任職期滿,軍民數(shù)千請求留任,詔令升官。居三年,英宗聽從軍民請求,就令提拔留任。數(shù)辨冤獄,拒受饋贈,抑鎮(zhèn)守內(nèi)臣苛索百姓,政績益著。鎮(zhèn)壓鄧茂七余部陳政景起義甚力。正統(tǒng)十四年,病死于軍中。
-
王一夔
- 得仁子。天順四年(1460)進士。官左諭德。成化中,累官至工部尚書。建議正宮門、親大臣、開言路、慎刑獄、戒妄費等五事。語極剴切真摯,被帝切責。死,贈太子少保。正德中,謚文莊。
-
魏良弼
- 新建人。嘉靖二年(1523)進士,歷官刑科給事中、禮科都給事中。曾巡視京營,彈劾罷免保定伯梁永福、太仆卿曾直、治罪武定侯郭勛家奴,論團營兵政之弊,又請賑京師饑,遂名聲大著。彈劾張孚敬、吏部尚書汪鋐。孚敬罷官復起,以考察官員為名,把他革職。隆慶初,以年老即家拜太常少卿,致仕,卒。天啟初,追謚忠簡。
-
李遷
- 新建人。嘉靖進士。隆慶中,官南京兵部左侍郎,總督兩廣。以平韋銀豹功升右都御史。后為刑部尚書。出入中外三十年,不妄取一錢。病歸,卒。謚恭介。
-
吳桂芳
- 新建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歷升揚州知府,御倭有功。建議增筑外城,自此揚州有二城,升兵部右侍郎,提督兩廣軍務(wù)。群盜李亞元等連年為患,新舊倭患繼至,他先后討平之。累官工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卒,贈太子少保。
-
張位
- 新建人。隆慶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預(yù)修《世宗實錄》。通經(jīng)史諸子百家之學,工古詩文。以救吳中行、趙用賢違張居正意,貶為徐州同知。居正死,歷任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少保、吏部尚書。趙志皋為首輔,體衰年老,位精悍勇于任事,政事多由他裁決。初官翰林,聲望甚重,及入政府,攬權(quán)示威,聲望漸衰。帝疑妖書《憂危竑議》是他主謀,詔罷為民。天啟中,復官,贈太保。
-
鄧以贊
- 新建人。隆慶五年(1571),以會試第一,廷試第三,授編修。萬歷時,歷南京祭酒、禮、吏部右侍郎。曾疏請建皇儲,力諫三王并封。從師王畿,傳良知學。登第二十余年,在官僅滿一考。以母喪卒,贈禮部尚書,謚文潔。
-
陳道亨
- 新建人。萬歷十四年(1586)進士。歷官南京吏部郎中、右副都御史。所至不私一錢。時同里鄧以讚、袁貞吉亦官南京,人號“江右三清”。光宗時,官工部右侍郎,總督河道。天啟時,累升至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要。楊漣等抨擊魏忠賢,被責。道亨憤,偕九卿上言復論魏忠賢,不納。上疏求歸。卒。崇禎初,贈太子少保。
-
姜曰廣(1584-1649)
- 新建人。萬歷末進士。官編修。天啟中出使朝鮮,不攜中國一物往,不取朝鮮一錢歸,朝鮮為其立“懷潔碑”。后因受魏忠賢排擠罷官。崇禎初起用,曾掌南京翰林院。積官至吏部右侍郎。明亡,主立潞王。福王立,任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與高弘圖協(xié)心輔政。后與阮大鋮、馬士英不相容,遂歸。左良玉部將金聲桓,以迎曰廣為號召,于江西反清。兵敗,曰廣投水死。
-
裘日修(1712-1773)
- 南昌府新建區(qū)人。清乾隆進士。先后歷任侍讀學士、內(nèi)閣學士、吏部侍郎、侍讀軍機處行走,以及順天府尹、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四庫館總裁、會試總裁、五典鄉(xiāng)試正考官等重要官職。博學多才,料事警敏,深得乾隆帝信任。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伊犁亂事變生,奉命出使新疆巴里坤督理征討準噶爾軍儲,主辦軍務(wù),立功受褒。善治水,屢命勘視河道。歷赴河南、山東、安徽諸省勘察黃、運河務(wù)工程,籌劃疏、筑事宜;督理直隸水利。主張治河以疏浚為主、以清刷黃,以工代賑。亦精文學、史學、哲學、書法。乾隆三十八年卒。
-
曹秀先(1708-1784)
- 江西新建人,乾隆前期進士。歷官浙江道御史、侍郎、禮部尚書、上書房總師傅。曾上疏論治蝗。乾隆四十九年卒。
-
周學?。ǎ?1748)
- 江西新建人。雍正元年(1723)進士。自編修累官至戶部侍郎,出任福建巡撫、閩浙總督、江南河道總督。曾兩次赴江南治災(zāi)賑,興水利。乾隆十三年,坐孝賢皇后喪中薙發(fā),被罷官。又被劾營私受賄等,賜自盡。
-
胡中藻(?-1755)
- 江西新建人。乾隆元年進士。官至內(nèi)閣學士。著有《堅磨生集》。詩文中有“又降一世”、“亦天之子”、“與一世爭在丑夷”、“西林第一門”等數(shù)十處,被指為誹謗朝廷、攀援門戶,以悖逆罪誅死。
-
裘行簡(?-1806)
- 江西新建人,尚書裘曰修之子。賜舉人。歷官軍機章京、太仆寺卿、兵部侍郎銜署直隸總督。乾隆中,先后從大學士阿桂參加甘肅石峰堡之役,察治河南睢州河工。嘉慶中,赴陜西犒軍,疏論戰(zhàn)守事宜。清厘直隸、福建錢糧虧空。得嘉慶帝信任。嘉慶十一年卒。
-
夏敬觀(1875-1953)
- 江西新建人。光緒二十年舉人。早年歷任三江師范學堂、復旦、中國公學監(jiān)督,江蘇巡撫參議,署提學使。民國初年,任教育廳廳長。后退居上海。晚年詠詩詞,作國畫度時,他精通經(jīng)史,工詩善詞。
-
蕭長華(1878-1967)
- 京劇演員、戲曲教育家。新建人。幼年在北京學老生、老旦和丑,后拜師專學文丑。1896年搭班演出。1904年后在喜連成(后改富連成)科班任總教習三十六年。1922年后與梅蘭芳合作演出。建國后,任戲曲學校副校長、校長。演出劇目有《審頭刺湯》、《法門寺》、《女起解》等。
-
胡先驌(1894-1968)
- 植物學家。新建人。畢業(yè)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1925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曾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東南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正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評議員。與秉志一起,1922年創(chuàng)辦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1928年創(chuàng)辦北平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1934年創(chuàng)辦廬山森林植物園。建國后,任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是我國植物分類學奠基人之一。1948年與鄭萬鈞共同發(fā)表世界馳名的中國特產(chǎn)活化石水杉新種。在植物分類中,曾發(fā)表一個新科、十個新屬、百多個新種。提出了被子植物出自多元的分類系統(tǒng)。
-
程天放(1899-1967)
- 新建人。1919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后赴美國、加拿大留學。1926年獲加拿大都朗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曾任江西省、安徽省、湖北省教育廳廳長,浙江大學校長,江蘇省政府秘書長,駐德國大使,四川大學校長,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國民黨政府立法委員,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到臺灣后,歷任臺灣“教育部”部長、“考試院”副院長。
-
夏征農(nóng)(1904-2009)
- 新建人。1933年參加左聯(lián)。曾任新四軍軍政治部民運部部長、中共蘇中四地委宣傳部部長、蘇中公學校長、蘇中建設(shè)大學副校長、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部長。建國后,歷任中共濟南市委副書記,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宣傳部部長,中共山東省委、濟南市委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部長,復旦大學黨委書記,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上海市社聯(lián)、文聯(lián)主席,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辭?!分骶帯?/p>
-
曾秉正
- 南昌人。洪武初,由推薦被授為海州學正。九年(1376)上疏數(shù)千言,極論《大易》、《春秋》之意義。被帝稱贊、召為思文監(jiān)丞。后歷任刑部主事、陜西參政。在位多建議,帝頗優(yōu)容對他,不久因違帝意罷官。貧不能歸家,賣其四歲女做路費。帝聞知大怒,處以腐刑,不知所終。
-
熊一瀟
- 江西南昌人??滴醭跄赀M士。歷官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工部尚書。建議停止投誠武官改任文官例,請裁并各稅關(guān),曾被罷官,后受靳輔推薦,復起任職。
-
劉吳龍(?-1742)
- 江西南昌人。雍正進士。歷官祿寺卿、左都御史、刑部尚書。雍正末年,曾督理北路軍需。督學直隸、江蘇。乾隆初年,先后上疏請禁步軍統(tǒng)領(lǐng)私用白役、派監(jiān)司稽察州縣司法,皆得準行。乾隆七年卒。
-
彭元瑞(1731-1803)
- 江西南昌人。乾隆中期進士。以文學優(yōu)秀得乾隆帝信用。歷官至侍郎、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曾供職南書房,充《高宗史錄》總裁。嘉慶八年卒。
-
李湖
-
江西南昌人。乾隆早期進士。官自知縣歷藩臬至巡撫,任貴州、云南、湖南、廣東等地。規(guī)劃貴州鉛運,整頓云南銅政,輔治廣東群盜,以清嚴稱于時。卒后贈尚書銜。
-
朱夢炎
- 進賢人。元進士,官金溪縣丞。明太祖命他搜集古事中質(zhì)樸而率直的語言。名曰《公子書》。教公卿之弟。洪武十一年(1378),自禮部侍郎升任尚書。對古文有研究。甚受帝器重,死于官。
-
向?qū)殻ǎ?1428)
- 進賢人。洪武中,由進士任兵部員外郎、應(yīng)天府尹。建文時,因事貶到廣西。成祖即位,曾復職。復降為兩浙鹽運判官。仁宗即位,任右都御史兼詹事。宣德三年,帝憫其老,命致仕?;丶宜烙谕?。為官廉潔正直。歷官四十余年,臨死之日,家具蕭然。
-
萬鏜
- 進賢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歷官南京兵部侍郎、右都御史。應(yīng)召陳八事,帝大怒,斥為民。家居十年,因嚴嵩援引起用,累官至吏部尚書。被彈劾,罷官為民。久之卒。隆慶初,復官,贈太子太保。
-
舒芬(1484-1527)
- 進賢人。十二歲撰寫《馴雁賦》獻給知府祝瀚,遂出名。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第一名,授修撰。武宗數(shù)微服出行,欲巡幸宣府,假言巡視山陵,上疏諫帝不可。帝議南巡,時守王久蓄異謀,與權(quán)幸相勾結(jié),人情惶懼。言官伏闕五日,復杖三十,傷重欲死,貶福建市舶副提舉。世宗即位,召復故宮,奔母喪歸,卒于家。世稱“忠孝狀元”,其學貫串諸經(jīng),兼通天文律歷,尤精《周禮》。學者稱“梓溪先生”。萬歷中,追謚文節(jié)。
-
曾鈞
- 進賢人。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歷官河南左布政使、河道總理、工部右侍郎。曾建議停罷四方銀場。先后彈劾劉龍、郭勛、嚴嵩、蔣淦、趙錦、柴經(jīng),正直名聲轟動一時。還把黔國公侵占麗江民地歸還給百姓。又疏浚劉伶臺至赤晏廟八十里河道,筑草灣老黃河口,增高家堰長堤,修繕新莊等舊閘。乞歸。家居十余年卒。贈刑部尚書,謚恭肅。
-
熊明遇
- 進賢人。萬歷進士。歷任長興知縣、兵科給事中,掌科事。天啟初,任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坐汪文言獄,貶戌貴州平溪衛(wèi)。莊烈帝即位,釋放還,任兵部尚書。疏陳四司宿弊,均被采納。致仕。久之,起用為南京兵、工部尚書。托病辭官歸。明亡后卒。
-
傅冠
- 進賢人。天啟二年(1622)進士。授翰林編修。崇禎時,官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因事罷歸。唐王時,命督師江西。嗜酒,被彈劾致仕。清兵下江西,躲藏到門人泰寧汪亨龍家。亨龍捆他獻有司,殺害于汀州。
-
傅弘烈(?-1680)
- 江西進賢人。順治初年被薦任韶州同知??滴跗吣辏?668)密告吳三桂將反叛,被判誣告,減死戍梧州。吳三桂反,廣西將軍孫延齡叛應(yīng)后,明受三桂偽職,暗募義軍討賊。授職廣西巡撫、征蠻滅寇將軍,率部克復梧州、潯州等地。康熙十九年被叛將馬承蔭騙捕,勸其叛清不從。十月被殺。后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
-
羅家倫(1897-1969)
- 原籍浙江紹興。清光緒二十三年生于江西進賢。9歲由父教讀。1914年入上海復旦公學肄業(yè)。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1919年1月,與傅斯年等發(fā)起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參加五四運動,當選為學生界代表,參加上海全國學生聯(lián)合會成立大會;1920年秋,赴美國留學。1922年秋由美國赴英國,入倫敦大學。1923年由英國至德國入柏林大學研究院。二年后由德國至法國,入巴黎大學。1926年回國后,參加北伐軍,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議、編輯委員會委員長。1927年任南京中央黨務(wù)學校副主任,中央法制委員會委員。1928年3月,任北伐軍總司令戰(zhàn)地政務(wù)委員會委員,并兼任教育處處長;同年8月,任清華大學校長。1931年12月,任中國國民黨第四屆候補中央執(zhí)行委員。1932年8月,改任中央大學校長。1935年11月,任國民黨第五屆候補中央執(zhí)行委員。1939年9月,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監(jiān)察會監(jiān)察。1941年9月,辭中央大學校長職務(wù);同年10月,任滇黔考察團團長。1943年3月,任國民黨政府監(jiān)察院新疆監(jiān)察使兼西北考察團團長。1945年5月,任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箲?zhàn)勝利后,任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47年5月,出任駐印度大使。1949年12月,印度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離印去臺北,曾任國民黨中央編纂委員會主任委員。1952年任“考試院”副院長,后改任“國史館”館長。1959年被推為“中國筆會”會長。1969年12月25日在臺灣病逝。
-
熊式輝(1893-1974)
- 安義縣人。國民黨陸軍中將,加上將銜。曾獨攬江西軍政大權(quán)十年,并擔任過“中央設(shè)計局”秘書長、東北行營主任等要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