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自治州名勝古跡
涼山彝族自治州
西昌市
- 地震碑林
- 在西昌市郊東南5公里瀘山光福寺內(nèi)。共有石碑100余通,記有西昌、冕寧、甘洛、寧南等地歷史上發(fā)生地震的資料。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清雍正十年(1732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西昌地區(qū)發(fā)生過3次大地震。對地震發(fā)生時間、前震、主震、余震、受震范圍及震后人畜傷亡、建筑物等破壞情況,均有詳盡記載。
- 瀘山
- 在西昌市東南5公里,瀕邛海西岸。為當(dāng)?shù)刂L(fēng)景區(qū)。山上唐以前已建寺,歷代續(xù)有修葺,后多廢,今存十余座。著名的光福寺,始建于唐貞觀十五年(641年),系明、清重建。門上的“光福寺”匾額,是明成化年間(1465-1487)憲宗皇帝御筆。山麓至頂約4公里,石徑盤旋,林木蓊郁。置身峰頂五祖庵,群山疊翠,邛海如鏡。
- 光福寺
- 在瀘山之山腰。建于唐貞觀十五年(641年),后經(jīng)歷代修葺,是瀘山最大的建筑群。明成化年間(1465-1487)憲宗皇帝御筆題賜“光福寺”匾額。大雄殿內(nèi),保存有數(shù)千斤重的大銅鐘,銅鐵鑄成的佛像和塔式香爐,是明代的宗教文物。寺前古柏,腰圍8.9米,相傳為漢代所植。
- 蒙段祠
- 在瀘山光福寺右側(cè)。建于唐代南詔時期,是蒙段氏的祖廟,祠內(nèi)供奉蒙段氏塑像。蒙段氏,彝族人稱斯惹阿甘,意為“英雄的女神”。相傳公元7世紀(jì)時,南詔王皮邏閣兼并五詔,強迫被兼并的越析詔王后蒙段氏為妻。蒙段氏機智周旋,拒絕皮邏閣的要求,逃到瀘山出家為尼。后因蒙段氏誤斥馱糧神驢,自悔自恨,仰天長嘆,依柏坐化。后人為了紀(jì)念她,就地塑望天之像,人稱望天娘娘。
- 邛海
- 在西昌市區(qū)東南5公里。漢代名邛池澤,又名邛池或邛河,后名邛海。面積約31平方公里,最深達(dá)34米,是金沙江支流安寧河上最大的風(fēng)景湖。東依大涼山,南面瀘山。湖中小島錯列。邛海物產(chǎn)豐富,盛產(chǎn)魚蝦,馳名中外的“建昌板鴨”即飼養(yǎng)于此。
美姑縣
- 大風(fēng)頂自然保護(hù)區(qū)
昭覺縣
- 博什瓦黑巖畫
好谷鄉(xiāng):漢闕
地莫鄉(xiāng):土司衙門遺址
博洛鄉(xiāng):石灰?guī)r溶洞
解放鄉(xiāng):拉青依且(瀑布)
竹核鄉(xiāng):竹核溫泉
金曲鄉(xiāng):明代石碑,為研究涼山彝族聚居地區(qū)的歷史之佐證。
金陽縣
天臺鄉(xiāng):清建石橋,橋畔石碑鐫有“萬壽橋”3字。
甘洛縣
新市壩鎮(zhèn):埃岱溫泉
布拖縣
火烈鄉(xiāng):火烈湖
雷波縣
- 馬湖風(fēng)景
錦城鎮(zhèn):落水湖
溪洛米鄉(xiāng):巖葬群
回龍場鄉(xiāng):巖子巖墓群、硝洞巖墓群
普格縣
- 熱水塘溫泉
- 古邛人大石墓群
普基鎮(zhèn)坪塘村:“紅軍樹”,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5年長征經(jīng)此曾在一大榕樹下開展宣傳,后稱此樹為“紅軍樹”。
蕎窩鎮(zhèn):螺髻山溫泉瀑布
夾鐵鄉(xiāng):戰(zhàn)國、西漢大石墓群,元代土司衙門遺址
- 古邛人大石墓群
寧南縣
喜德縣
冕山昔為銅曹驛,有古驛道通小相嶺以遠(yuǎn),是自漢以來祖國西南交通要道,司馬相如“通靈關(guān)道,橋?qū)O水,以通邛都”即此。
冕山鎮(zhèn):登相營、九盤營等古驛道重要營寨。
拉克鄉(xiāng):東漢3座大石墓
會東縣
小岔河鄉(xiāng):溫泉
小壩鄉(xiāng):明建彌陀寺
新馬鄉(xiāng):仙人洞
鹿鶴村鄉(xiāng):金沙江著名險灘老君灘
馬龍鄉(xiāng):清代者堡土司衙門遺址、半邊街石刻牌坊
魯吉鄉(xiāng):熱水塘溫泉
越西縣
普雄鎮(zhèn):戰(zhàn)國至西漢石板墓群,曾出土青銅斧、褐陶片等文物。
新民鎮(zhèn):古城遺址
南箐鄉(xiāng):川滇古驛道,清太平軍入川和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均經(jīng)此。
會理市
老街鄉(xiāng):1935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中共中央政治局?jǐn)U大會議“會理會議”會址。
白果灣鄉(xiāng):孔明寨古跡
鹽源縣
- 瀘沽湖
瀘沽湖鎮(zhèn):新石器遺址、西漢前土坑墓群、石棺墓群
德昌縣
- 清建鐘鼓樓
- 古邛人群體墓葬大石墓
- 漢驛道遺跡
巴洞鄉(xiāng):明建魚洞寺
六所鄉(xiāng):清建解結(jié)寺
銀鹿鄉(xiāng):祖師塔
- 古邛人群體墓葬大石墓
冕寧縣
- 彝海結(jié)盟遺址
-
在冕寧縣拖烏彝族自治區(qū),距縣城28公里。遺址有660多畝,現(xiàn)為山林。1935年農(nóng)歷四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經(jīng)過晚寧彝部地區(qū)時,先頭部隊被彝族圍住,經(jīng)過宣傳共產(chǎn)黨的政策,中國工農(nóng)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同彝族沽基家支首領(lǐng)小葉丹在海子邊殺雞飲血酒,結(jié)為盟友,并幫助彝族組織“中國彝民紅軍沽基支隊”,還贈送一些槍枝和一面“中國彝民紅軍沽基支隊”的紅旗,打開了勝利北上的道路。
城廂鎮(zhèn):長征紀(jì)念館、大石墓、新石器遺址
復(fù)興鎮(zhèn):“響石”,敲之錚錚,為縣古八景之一。
林里鄉(xiāng):“玉林”堊巖
錦屏鄉(xiāng):錦屏山腰仙人洞
木里藏族自治縣
- 清建木里大寺遺址
喬瓦鎮(zhèn):明建康塢大寺遺址
克爾鄉(xiāng):菩薩洞
沙灣鄉(xiāng):明末瓦爾寨大寺遺址、云南堡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