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太原市
春秋為祁氏封地。戰(zhàn)國屬趙。秦為太原郡地,太原由此始為區(qū)劃名,郡治晉陽。西晉為太原國地。北魏屬并州太原郡。唐屬河東道并州。天授元年(公元690年)置北都。神龍元年(公元705年)罷。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改并州為太原府,復置北都。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稱北京。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罷。后唐建西京,旋改北京。北漢劉崇稱帝定都晉陽。
宋初置唐明監(jiān),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晉陽城毀,并州治徙榆次。七年再徙治唐明鎮(zhèn)。至道三年(公元997年)為河東路治所。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并州升太原府,屬河東路。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升大都督府。金天會六年(公元1128年)為河東北路治所。蒙古太祖十一年(公元1216年)立太原路總管府。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改冀寧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冀寧路為太原府。二年屬山西等處行中書省。九年改屬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清屬山西省。1914年置冀寧道。1927年設(shè)太原市。
-
郵編:035082
區(qū)號:0351
晉祠文昌宮
晉祠難老泉
(唐)菩薩立像。1954年華塔出土,高57厘米,雙臂已殘缺,但不影響其體形美的造型。面部豐潤,脂膚細膩,顯示了唐代社會崇尚婦女體貌豐潤的美感。
興建中的汾河公路大橋(1953年)
山西省太原市正在興建汾河公路大橋,圖為修建大橋的工地一角,機器打樁機正在打樁。
太原第一發(fā)電廠(1955年)
新建的太原第一發(fā)電廠開始發(fā)電后,給太原地區(qū)的工業(yè)生產(chǎn)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有了強大電流的支援,太原鋼鐵廠新建的大電爐開爐生產(chǎn)了。
牛奶可用電來煮了。
全市49個燈光球場已能全部開放。
公共食堂的電氣冰箱已能發(fā)揮作用。
充足的電流使家庭主婦得到了很多的便利。
新建的鐵路工人宿舍里裝上了電燈。
電流增加以后,太原的麥粉廠的麥粉產(chǎn)量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四。
山西省立人民醫(yī)院新建的院房得到了電力的供應(yīng)。
由于缺乏電流而遲遲沒有開放的工人療養(yǎng)院,現(xiàn)在已有職工在里面療養(yǎng)。
太原郊區(qū)的園藝場今年安裝了8部電力水車。
工廠里的“學?!保?955年)
職工學校的中級冶金班在上三角課。
太陽剛剛升起,在太原鋼鐵廠職工學校早班學習的4500多職工就來上課了。
在職工學校學習的平爐煉鋼部技師樊志國,5年前還是一個普通工人。
職工學校的中級機械班在做物理試驗。
為了解決生產(chǎn)中發(fā)生的問題,薄板部的李有才小組在開技術(shù)研究會。
一號高爐工人出身的副工長張二貨(右)和技術(shù)員出身的工長胡嘉龍訂立了互教合同。
太原礦山機器廠(1956年)
太原礦山機器廠是一個規(guī)模不大的老廠,原來只有100多部皮帶傳動和式樣陳舊的切削機床。這些機器馬力不大,精度也不高。舊政權(quán)只能用它制造成簡單的炮彈。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設(shè)備簡單的廠子,我們在短短幾年工夫還是使它改變成為一個能夠生產(chǎn)礦山機械、運輸機械、動力機械、剪壓設(shè)備等等60多種新產(chǎn)品的工廠了。
老工人田錦高(左)在指導青年工人操作。在試制新產(chǎn)品中他改進了80多種工具。
一臺新型沖擊式鉆機造好了。
裝巖機。
65馬力割煤機。
軋輥車床。
為太原耐火材料廠試制的壓磚機。
奇特的橋(1962年)
山西太原晉祠里的“魚沼飛橋”是一座十字形的板橋,它象一只鳥展翅飛舞,相傳是北宋時(公元十世紀—十二世紀)的建筑物。
山西省名勝晉祠里的“難老泉”,有一種特異的現(xiàn)象,長年水量不因澇旱而增減,它除灌溉農(nóng)田和供應(yīng)當?shù)鼐用耧嬘猛?,還向太原電力工業(yè)供水。
太原的一條街(1962年)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是一座古老的歷史名城。從春秋時代(公元前722-公元前481)晉國趙鞅營建晉陽城算起,太原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這座位于晉中盆地汾水河畔的古城,已成為我國新興的工業(yè)城市之一。
太原市的迎澤大街。
解放前的大南門外。迎澤街就在這里建設(shè)起來。
迎澤街的夜景。
能容納五千觀眾的湖濱會堂。